處暑時節,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盡管現在仍然是酷暑難耐的節奏,但是到了處暑這個節氣,說明炎熱的暑天即將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中醫科主治中醫師梁健寧解釋,從這個節氣開始,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在這種氣候環境的變化下,人比較容易出現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癥。因而,養生的關鍵詞將是防燥護陰。 如何“防燥護陰”,不妨買鴨來煲湯。“秋風起,鴨子肥”。中醫認為,鴨肉味甘、咸、性微寒,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清肺補血的效用,可以用于治療癆熱、肺炎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等癥。《日用本草》記載,鴨肉可“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解水,養胃生津”。 推薦養生方: 參鴨湯 組成:北沙參30g,百合30g,鴨肉150g。 制法:將北沙參、百合、鴨肉分別洗凈,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燉至鴨肉熟爛,調味即可。 功能:養陰潤肺,清熱化痰。用于肺陰虧虛型咳嗽等。 全鴨冬瓜湯 組成:鴨子一只去毛及內臟,冬瓜2000千克(不去皮),瘦豬肉100克,芡實、薏米各50克,蓮葉一片,北沙參30克。 制法:上料分別洗凈,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燒沸,再用小火燉至鴨肉熟爛,調味即可。 功能:健脾益氣,滋陰清暑。用于氣陰不足型水腫、小便不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