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荔枝豐產滯銷,能不能幫忙呼吁一下?”昨天上午,楓亭鎮東宅村果農黃明富給記者來電,請求幫助將“蔡襄文化荔枝種植園”75噸荔枝銷售出去。 楓亭鎮是北宋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學家蔡襄故里。由“蔡襄文化”命名的荔枝種植園坐落在楓亭鎮東宅村,有22公頃,原為村集體荔枝林,現由黃明富承包經營。 接到求助電話后,記者驅車趕到種植園,看到數十名果農正冒著酷暑作業,有的在樹上采摘,有的在樹下整枝剪果裝籃(如圖)。一大片還沒有采摘的荔枝林,紅艷艷的果實在酷暑之下隨風擺動,仿佛在召喚顧客。 黃明富介紹,公司承包果園后,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按照標準化果園重新規劃建設。同時,嚴格遵循無公害生產栽培規程,示范推廣荔枝矮化、高效、省力化栽培等技術,應用新肥料、新農藥、新植保器械,致力打造現代化荔枝種植基地。 記者了解到,該果園荔枝連片,樹齡五六十年,品種大部分為陳紫,小部分為蘭筍。 黃明富無奈地說:“天氣這么熱,采摘后滯銷,今年就虧大了。” 得知黃明富為今年荔枝滯銷發愁,在楓慈溪對岸的仙游縣云錦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偉帶著電商團隊來幫忙。“想幫他推一推,可是怕見效不高。”張建偉說,“因為我們公司以家居類產品直播為主。” 據了解,受今年雨水豐沛、近段高溫酷暑和“大核”不能烘焙影響,市面荔枝供大于求,呈現豐產滯銷現象。 中午時分,在黃明富家里,記者看到他不停地撥打手機,請求親人、好友幫忙。記者真心希望他的75噸荔枝能夠早點賣出去。 延伸閱讀 楓亭栽植荔枝的歷史可追溯到唐代,到了宋代則已“荔蔭十里”。我國古代第一部荔枝農學專著《荔枝譜》由蔡襄所著。蔡襄對荔枝的生長環境及品種、栽培、加工等方面有極深的研究,《荔枝譜》中詳細介紹了陳紫、江綠、綠核、粉紅等32個品種,尤推崇家鄉的陳紫荔枝,稱其色香味“為天下第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