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們正在選購“品質仙貨·社鄉有禮”農產品。
▲工人們正在種植金線蓮。 9月25日,走進仙游縣食善田園平臺線下商城,但見統一使用“品質仙貨·社鄉有禮”公共品牌包裝的紅菇、金線蓮、南非葉、油茶、羊肚菌、黃花菜、生態米等山區土特產品琳瑯滿目。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擁有好山好水的社硎鄉,如何整合區域內優質的農產品和生態文旅資源,提升區域產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社硎鄉鄉長林琰介紹,2021年來,社硎鄉緊扣縣委縣政府實施“四換四名”工程,以打造“品質仙貨”為契機,不斷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突出農業名品培育,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探索“農戶+基地+農業小微園區+新平臺”的發展思路。該鄉以社硎鄉田利天和勝合作社、仙游縣山頭人生態農業合作社和福建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主體,主動對接省農科院農技專家,引導現有生態米、獼猴桃、油茶、黃花菜、羊肚菌等特色生態產業提質增效,持續擴大產能,精深加工,對接供銷系統鄉村振興平臺,打開銷售網絡。 今年7月份,覆蓋多領域、多品類、多產業的區域公共品牌“品質仙貨·社鄉有禮”商標申請成功,開發十幾種農產品伴手禮,結合食善田園平臺,搭建線上商城,線下“村級供銷社”實體店,把特色生態農產品融入全縣農業“仙作”品牌發展大盤,逐步打響山居社硎知名度。 林琰表示,推出品牌后,他們也同步建設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立統一監管、統一認證、統一規范的農產品監控體系,致力把社硎最優最好的產品集中到平臺上來,成為助推當地提升農產品質量、完善產業鏈條、帶動村民致富的核心標志,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9月22日,在社硎鄉白洋村,劉智勇正在準備第二天前往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展銷的金線蓮產品,包裝上的“品質仙貨·社鄉有禮”字樣格外顯眼。今年40多歲的劉智勇,小時候的一場大病導致視力障礙殘疾,但不滿足于現狀的他一直在尋找創業的機會。2015年,劉智勇和合伙人在家鄉社硎鄉白洋村及鯉南鎮涵井村租了3公頃多的龍眼林地,在林下種植金線蓮,每年可收成金線蓮干品200公斤。2021年以來,由于受疫情影響,金線蓮銷售遇困。“鄉里免費讓我們使用商標,搭建上銷售平臺之后,我們最近正在做一些推廣,知名度大大提升。”劉智勇說。 打響一個品牌、帶動一方產業、富裕一方群眾,把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成為產業興農、品牌強農、促推鄉村振興的典范,帶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在區域品牌的推動下,社硎鄉同步拓展農業功能,突出山區特色旅游村優勢,打造精品水果帶,建立社硎古田桃、田樓桔柚、田利獼猴桃、田利生態米、白洋黃花菜和仙頭油茶采摘種植體驗基地,規范提升田園綜合體,拓展農業觀光旅游。 “我們深入挖掘田利村中共閩中特委舊址、白洋村美麗鄉村和塘西古民居旅游資源,以紅色田利、原色白洋、青色塘西為主題,整合村民房屋發展特色主題民宿,形成集觀光旅游、研學拓展、休閑娛樂、慢文化體驗為一體的文旅康養產業,打通社硎鄉特色旅游內循環?!绷昼硎?,打響社硎鄉得天獨厚的“美麗田園”名片,將最大限度提高農業附加值,突出生態價值轉化,實現“農業+文化+旅游”發展最大化、最優化。 做足“種好”“加工好”“銷售好”三篇文章,推動一產“接二連三”。今年來,社硎鄉還結合“鳳山-菜溪”藝術山居與戶外運動基地發展規劃,利用仙菜線提標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契機,建設塘西生態親水旅游古村。同時,結合仙游木蘭抽水蓄能項目實施策劃集水文、巖土、星空、露營等為一體的特色生態旅游項目,強化對接融入仙北旅游格局,打通社硎鄉特色旅游外循環,建設觀光旅游、度假旅游、鄉村旅游為一體的農林水生態美麗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