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鯉瀑布
讓文物“活”起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今年以來,我縣做活“山水”和文博這兩篇文章,以文化和旅游高品質的融合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 圍繞做大景區、做強集鎮、做優產業的思路,近年來,九鯉湖管委會把祈夢文化名勝區的創建與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功能相融合,景區美譽度和顏值大大提升。 投資200萬元改造九鯉湖步游道,投資800萬元打造九鯉湖第二步游道, 投資5000萬元建設九鯉湖新游客集散中心一期……這些項目的建設既優化游客游覽線路,又使景區游客承載量擴增,游客觀瀑體驗也得到極大提升。 九鯉湖管委會主任陳屹山告訴記者,除了基礎設施建設,管委會還高起點規劃推進道醫館、太極健身基地建設,加快祈夢度假、體育健身、工藝體驗旅游功能區融合發展,打造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傳統祈夢文化“仙境”,深度融入全縣整體開發、一體打造“四仙”圣境的旅游開發格局。 仙游春夏秋冬皆有奇景,做好“仙”字文章,打響“四仙”品牌。所謂“四仙”圣境分別為:“仙境”——實現“春天夢想”的“蓬萊勝地”九鯉湖;“仙水”——避暑療養的“夏日涼都”仙水洋;“仙谷”——“與秋共舞”的“運動天堂”刺刀峽谷;“仙山”——南國冬韻的“心動樂園”十八股頭、菜溪巖。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今年以來,我縣不斷完善文旅服務標準體系,持續推進旅游景區建設管理、文旅公共服務、旅游品牌創建標準化建設,豐富旅游產品,打造旅游新業態。 誦讀國學經典、文博知識競答、文廟里鬧元宵……今年以來,縣博物館依托文廟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舉辦線上、線下展覽和各類活動10多個。 此外,該館還在“活”字上下功夫,自主設計《仙游文廟簡介》宣傳折頁和防疫版《論語》抗疫宣傳海報,編印《孔子圣跡圖》畫冊,修訂《仙游文廟講解詞》,建設“仙游文廟語音導覽系統”“仙游文廟全景數字展館”,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 今年來,仙游文廟還積極開展共建活動,與縣僑聯共建“儒家文化教育基地”,為海外青少年提供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縣社科聯共建“青少年科普基地”,為學生提供科普實踐活動;與縣內多家中小學共建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每年接待青少年參觀人次達2萬多。與縣委黨校共建現場教學基地,為全縣干部提供廉政文化、傳統文化教育,年接待5000多人次。 “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展覽展示活動,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笨h博物館館長茅玉香如是說。 在加強文廟等文物和非遺的保護、傳承及活化利用外,我縣還不斷推進公共文化場館設施的建設,提升鯉聲戲曲、李耕國畫等文化品牌影響力。在大力推進文旅融合、“旅游+”發展過程中,還涌現出一批以海峽藝雕旅游城、中共仙游上宮支部舊址等為代表的旅游新業態、新場景、新產品,文旅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和成效日益突顯。 縣文旅局局長胡建新表示,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文旅經濟產業,逐步形成以重點景區為發展核心,以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為發展動力的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眼下,我縣也正著力加快文旅產業招商及重點項目建設,強化宣傳營銷,推動文旅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