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項目建設
民間監理上崗 3月21日中午,鯉南平原社區67歲的林福祥急匆匆地回家拿了一把卷尺,來不及關上門,就往社區里的排水雨污提升工程施工現場趕。“這一個月來,只要現場有施工,我都在。村民信任我,做的又是自己家門口的工程,我肯定要盡心啊。”林福祥笑著說。 施工現場,林福祥拿著卷尺和同是“民間監理”的張枝勇仔細地量了起來。這次鯉南平原片區配套排水雨污提升工程建設,他被村民推選為“民間監理”。“說專家,我們談不上,但一般的‘小動作’絕對瞞不過我。”林福祥說,他每天都“蹲”在現場,開工前,都要巡視一圈,把發現的問題告訴施工方,當天開工時立即整改,“每天在工地走一趟,心里踏實。” 鯉南鎮平原社區的配套排水雨污提升工程建設于今年2月底動工,建設內容包括路面工程、給排水工程。這一系列改造,村民們早已翹首企盼,但村民們也擔憂工程質量、噪音、出行等一系列的問題,“如何才能確保民生工程建設的進度和質量,以及協調村民與業主單位的種種矛盾,這是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平原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松清說。 為破解這一難題,鯉南鎮經過前期個人申請、資格審查、村委推薦,為該項目配套了10名“民間監理”,不僅參與項目前期方案設計和建議,更重要負責建設過程中質量與進度的監督工作。也就是說,建設工程除了要接受施工監理單位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外,還要接受“民間監理”對工程質量的“挑刺”。 “自從有了‘民間監理員’,村民們的監督積極性高了很多,大家把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在施工過程中,還能收集社情民意反饋給施工方,在村民和業主單位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張松清說,村民們每日認真的態度,對施工單位來說也是一種鞭策。 記者了解到,這些“民間監理”普遍是在村里具有較高的威信或者是擁有一定建筑技能的人,他們不僅對工程進行監督巡查,還能開展政策宣傳引導、協助調解糾紛等。今年初以來,平原社區“民間監理”及時發現、上報沙子回填不合格、雨水污水存在混接、植被清理不到位等100多條問題,業主結合實際工程情況對施工方已罰款4單,金額達到5萬多元。 自鯉南鎮污水管網工程開展以來,鯉南鎮不僅抽調4名專職干部組成鯉南污水專班與縣城投合署辦公,還及時協調解決工程開展過程中發生的各類問題與糾紛。同時廣泛動員居民參與到工程監督管理中來,切實發揮民間監理熟悉村情、責任心強的優勢,確保工程保質保量按時推進,確保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污水管網建設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