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榜頭鎮壩下中國古典工藝家具第一街。
圖為壩下社區入駐眾多古典家具企業。 作為仙游縣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的核心區,榜頭鎮壩下社區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賦能仙作產業發展壯大,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古典家具產業崛起之路。 5月12日,在浙江德清舉行的2023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上,《新華·仙游仙作產業發展指數報告(2023年第一季度)》發布。指數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仙作產業發展總指數164.54點,相較于上年同期的153.64點增長7.1%,相較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163.49點環比增長了0.6%。其中,仙作產業實力指數穩步攀升,仙作品牌影響力指數、仙作產業發展潛力指數都在高位運行。 “仙作”指的是仙游的木雕工藝和明清古典工藝家具,主產地在榜頭鎮壩下社區。目前,北京古典工藝家具市場上,有60%以上的產品來自壩下社區。 壩下,這個位于木蘭溪與仙水溪交匯處的社區,不產紅木,卻滋養起一個紅木產業,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古典家具產業崛起之路。 傳承非遺守正創新 5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文旅部共同攝制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非遺里的中國(福建篇)》熱播,仙作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亮相,展現代代傳承的“匠心”。 “仙作”與“蘇作”“京作”“廣作”并稱為全國明清古典家具四大流派,源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采用榫卯工藝,各個構件之間,不用一釘一鉚,把傳統木雕工藝、國畫藝術嵌藝漆藝等與家具文化巧妙融合。 提及仙作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中國木雕藝術大師、仙作古典工藝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黃福華表示,要推動傳統文化與潮流體驗有機融合,打造強有力的特色文化IP,讓非遺技藝“潮”起來,滿足群眾時尚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黃福華出生于壩下社區的木雕家具世家,家族自清光緒年間傳承至今有六代,他與兩個弟弟同為第五代傳承人。一塊雕花板,一柄雕刻刀,黃福華以祖傳古典家具制作“拉花”雕刻技法稱絕,又能因材施藝,形成“制式獨特、連結巧妙、雕鏤細膩、意蘊深厚”的藝術風格,成為仙作技藝的領軍人物。他注重追求仙作家具“形、材、藝、韻”的與眾不同,開啟三福藝術家具傳承創新之路。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當下,如何將非遺有效地傳承下去,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目前,這一木雕世家的第六代傳承人黃錦龍將傳統非遺技藝與家文化的理念相結合,不僅延續了三福集團“紅木載道,美德潤家”的文化基因,還融入全新理念,新創“三福·齊家”“三福·封面”“三福·木上”等品牌。 其中,“三福·齊家”以家具為載體,傳承文明,讓家風美德隨著世家根脈代代相傳。“三福·封面”“三福·木上”則以獨特的風格定位,分別主打輕奢混搭和現代禪意風格,引領市場,將承載人文的家具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 堅守匠心打造精品 在壩下,流傳“子孫世代不讀書,作田不成作木師”之說。壩下社區人多地少,早期不少群眾生計艱難,以手工藝為主要謀生手段,從事泥水匠、木匠、雕花、油漆等制作工藝,其中雕刻、木工類工藝居多,逐漸形成當地聞名的傳統藝術。 發展家具產業、文創產業、文旅產業,涌現出三福集團、竹木人家、洪英工藝等一批品牌企業,以產業發展帶動周邊連片發展,推動片區鄉村振興。 坐落于壩下的福建省洪英工藝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木雕工藝精品和古典家具生產于一體的綜合型企業,擁有市級非遺項目《仙游東鄉林氏古典家具制作技藝》及《莆田木雕》《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等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都說祖傳技藝傳男不傳女,而公司的經營者林洪英卻得到父輩的真傳。作為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莆田木雕》省級代表性傳承大師,她曾多次進京表演現場木雕技藝,多件代表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永久收藏。 一代代工匠人,堅守匠心、傳承創新,接續壩下產業發展,擦亮仙作中國古典工藝家具金字招牌。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新明,將瀕臨失傳的莆仙“精微透雕”絕技運用于華南特產“竻竹”根藝創作上,采用獨家秘方對作品進行防霉、防蛀、防腐等技術處理,施以獨特的仿古涂飾,達到勝似古玩的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品牌價值、收藏價值。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創立莆田市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堅持以木塑靈,是當代紅木藝術珍品品牌,致力于發掘和傳承明清古典家具工藝和文化。在其眼里,木雕是一種靈性的工藝,在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明清硬木家具簡練、精巧等優點的基礎上,融入精湛的現代雕刻技巧,融會貫通鑿、刻、磨、雕、鏟等技藝,打造精品。 早在2006年,壩下300多家產值超百萬元的企業紛紛在網上建主頁,家家建立一個集產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信息庫,與省內外、國內外商家廣泛聯系。當前,壩下社區更是依托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抖音電商直播基地、藝都電商城等基地,培育一批電商暢銷拳頭產品、服務站點、網商經營主體、電商從業人員,建成區域性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直接帶動就業人數約2.8萬人,間接帶動就業超7萬人。 優化環境賦能發展 5月12日,榜頭鎮舉行創建工藝美術產業特色街區現場會,推廣該鎮八大工藝美術產業特色街區項目建設經驗做法,營造“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壩下社區古典工藝家具一條街在會上推廣經驗。 全長10多公里的壩下社區古典工藝家具一條街,集工藝、家具、旅游、文化等多種元素于一體。行走其間,小件把玩、大件家具,雕刻精致。當地居民介紹,這條街在榜頭紅木市場中屬于高端路線,生產的紅木產品種類齊全,款式多樣,很多風格各異的紅木家居藝術品,吸引著紅木愛好者和收藏者們前來選購。 當前,壩下社區85%的居民從事工藝品和古典家具生產,企業300多家,從業人員2200多人,吸引外來務工人口15000多人,年創產值數億元。 隨著工藝產品、古典家具產業不斷發展,壩下社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配套,以良好的營商環境,賦能產業做大做強。 眼下,在建的“壩下新天地商貿城”已經完工,新天地商貿城工藝城、工藝一條街進入改造,兩邊街道立面整齊美觀,兩旁“中華燈”路燈輝煌亮麗,引入大型超市、銀行,建起停車場、籃球場…… “五一”期間,壩下社區仙水溪壹號營地開始運營。該營地依托仙水溪和天馬山、塔山及榜頭古典工藝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及產業優勢,打造山水榜頭的鄉村旅游特色,增加地方人氣和當地居民收入,提升居民幸福生活指數。 產業興,生活美。壩下社區黨支部書記黃俊彬表示,將以古典工藝產業為支撐,走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產業化路徑,以“形態田園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理念為統領,策劃、生成、實施各類配套項目,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仙游東部新城和幸福家園,持續擦亮“仙作”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