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吳文恩帶隊參觀華僑大學校史館。
華僑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團隊與大濟鎮相關負責人一起論證文化園修編事宜。 仙游縣深入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統籌地方需求與高校資源,探索校地融合發展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良好局面,賦能鄉村振興。 6月初,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帶隊赴福州開展校地共建有關工作,先后走訪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福建江夏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其間,仙游縣縣長陳志挺代表縣政府分別與五所高校簽訂了校地共建合作協議。各高校將分別與菜溪鄉、石蒼鄉、社硎鄉、書峰鄉、龍華鎮、西苑鄉、鐘山鎮開展共建工作。 校地合作,雙向奔赴。仙游縣將搭建平臺、優化環境、完善政策,積極推動大學生在仙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嫁接高校補齊短板 近年來,仙游結合自身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優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在推動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走在前列。但是,目前仍存在鄉村規劃、文化傳承、資源融合、產業薄弱等短板,需要建立常態化校地合作機制,助力仙游鄉村振興,打造有成效、可復制、可推廣的校地合作新典范。 走訪中,各高校表示,將主動作為,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科技優勢、資源優勢,在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方面給予仙游縣全方位的支持。各高校將深入鄉村振興第一線,把課堂搬到農村、科研成果用于農業、教育價值呈現在農民新生活里,合力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扎實推動仙游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再上新臺階。 今年2月,菜溪鄉黨委、政府主動與福建工程學院開展校地共建,形成政、產、學、研、用良性互動。隨后,福建工程學院師生分別勘查調研菜溪鄉園宅西坪自然村、象星供銷社古街、石滿古戲院及供銷倉庫,為菜溪申報傳統古村落、盤活提升古街道、修繕保護古建筑提供智力支撐。 接下來,菜溪鄉將借力福建工程學院優秀人才和規劃設計理念,縱深推進校地合作,把高校的學術成果運用到傳統村落、街道、建筑上,促進鄉村人才、文化、產業長遠發展。 先試先行開啟合作 去年10月開始,仙游縣就先試先行與華僑大學建立合作對接機制,開啟校地合作新模式。 華僑大學黨委書記徐西鵬在與吳文恩交流座談時表示,華僑大學愿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在鄉村振興、傳統產業提升和綠色發展、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開拓合作新局面。 吳文恩希望華僑大學發揮高校人才和科研優勢,深度參與地方鄉鎮規劃、創新創業等,在產學研上緊密結合,助力校地共同發展。 此后,華僑大學教授專家團隊到仙游縣,同縣領導、相關部門商討掛鉤重點產業園及與大濟鎮開展合作事宜。針對共建跨境電商產業園、引進外籍大學生入駐抖音基地創業實習、共建“臺灣農創科技小鎮”等議題深入探討,形成意向合作清單。雙方還成立校地合作工作小組,采用年度“清單式+責任制”合作方式,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確保校地合作開花結果。 眼下,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化工學院等5個教授團隊深入大濟鎮開展全域旅游規劃、文化園規劃、分布式光伏與鄉村振興融合等項目合作。雙方簽約,華僑大學旅游學院黃安民教授團隊為大濟鎮編制全鎮全域旅游規劃。該團隊還為大濟鎮開設“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課堂,培訓鎮村干部,目前已開課2次。華僑大學美術學院的吳彥、任磊老師團隊負責大濟鎮的形象設計,同時對大濟鎮尾坂村五座厝二期項目進行規劃。華僑大學建筑學院王劍平教授團隊負責葉颙文化園總體布局設計,目前正在修編文化園總平圖。潘華教授團隊正在對接大濟鎮后林村和虎壟村鄉村規劃,已完成村域基礎資料調查。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林春培教授團隊計劃開展《大濟紅木產業轉型提升策略研究》和《大濟紅木產業轉型提升落地服務咨詢》兩個課題的研究,主要內容包含大濟紅木產業發展現狀診斷、轉型提升方向策略,大濟紅木品類及地標形象設計輔導與轉化、紅木品牌定位與營銷推廣輔導與轉化、紅木產業人才一對一現場輔導與轉化等。 同時,華僑大學及天合光能企業共建分布式光伏與鄉村振興融合項目,計劃在大濟鎮汾陽村、烏石村、龍坂村、溪車村、溪口村等5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和大濟社區、坑北村等2個人口密集村開展。 結對互促、雙向受益、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大濟鎮與華僑大學共對接22次。其中,仙游縣領導帶隊赴華僑大學對接2次,華僑大學領導帶領教授團赴大濟鎮召開座談會3次。教授團分組帶領師生陸續在大濟鎮實地調研、定點考察產業、項目、鄉村振興等17次,共走訪17個村(居)、62家企業。 結對互促共同提升 大濟鎮黨委書記林振滔介紹,今年2月初,華僑大學各學院相關負責人及教師代表來到大濟鎮,同鎮相關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股室負責人討論,推進落實2023年重點合作項目清單。在細化合作項目的基礎上,雙方項目負責人協調跟進,并實行掛圖作戰,倒排序時,齊心協力推動大濟鎮鄉村振興、項目規劃落地。同時,大濟鎮聘請華僑大學相關教授組成專家顧問團,在合作項目中為鄉鎮的發展把脈。 為保障校地合作順利實施,大濟鎮向上爭取資金傾斜、政策保障,由專人對接師生團隊,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計劃投資約300萬元,新建3層人才公寓新樓,包括辦公室2間、會議室1間、宿舍16間,為華僑大學等專業人才團隊提供科研基地及住宿、辦公等場所。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校地共建項目中,華僑大學針對大濟鎮各村(社區)資源優勢、產業發展特色等,分類施策,指派建筑、旅游、美術3個學院共81名學生入駐,圍繞城鎮品牌、農副產品包裝、紅木產業和文創產業的發展現狀與規劃等課題,先后走訪銘天下有限公司、榮川木業、大老古等紅木、農副產品企業以及尾坂村五座厝革命遺址修繕工程(一期),結合全鎮項目規劃、產業發展的需要完善課題清單,為助推鄉村振興賦智賦力。大濟鎮重點推進溪口片區、汾陽片區、烏石片區等試點建設,為鄉村振興試點村提供示范。利用校地共建契機,摸清區域資源和特色,聚力經濟發展,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形成產業發展新優勢。 為助推葉颙廉潔文化項目建設,華僑大學組織人員深入溪口村葉颙祠堂、三禪寺、南林寺,進行葉颙文化的研究、學習和推廣,將葉颙廉潔文化點串成線、連線成面,挖掘本土人文歷史,打造大濟“廉”文化。規劃中的葉颙文化園包含知國公園、賢母堂、葉颙文化館等,設置清風講堂、善學書齋、勵志堂、研學堂等,展示葉颙的生平事跡及葉氏一門的豐功偉績;廉潔文化公園展示大濟陳次升、鄭照、鄭遠、余立豐、李鼐、方公袞等歷史名人史實故事。此外,修繕葉颙故居和陵園,宣傳擴大葉颙文化的知名度。走訪烏石村水庫、古民居、龍坂村雙桂巖等地,考察鄉村振興旅游景點及路線,探討大濟標識、旅游品牌等設計理念,針對文旅產業發展規劃,梳理大濟旅游路線設計文案,深層次整合旅游資源,推動大濟鎮文旅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謀好局、開好篇。眼下,仙游縣正加快推進校地共建合作項目落細、落實,形成政、產、學、研、用良性互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