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仙游縣木蘭源學校組織少先隊員,參觀創校校長、“老接頭戶”紀勝德故居,開展“飲水思源感恩奮進”思政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如圖)。 仙游縣木蘭源學校位于“母親河”木蘭溪的源頭,是西苑鄉仙東村、仙西村、仙山村三個革命老區村唯一的一所學校,設7個教學班,有教師15人,學生60多人。 少先隊員們看故居、聽講解,了解紀勝德當年創辦學校和支持革命事業的事跡,接受一堂生動的思政課。紀勝德(1911—1976)是仙西村官尾自然村人,1939年返鄉時看到鄉鄰孩子學無定所,決定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在仙東村山林前倡建仙山學堂(木蘭源學校前身)。紀勝德的孫子紀慶良說,當年,祖父多次接受任務前往德化、永春等地探聽消息和傳遞情報,送物資。故居又在村邊,單門獨院,利于隱蔽和活動,是仙德游擊隊活動的重要據點。1986年12月,仙游縣政府追認他為“老接頭戶”,頒發“五老榮譽證書”。 在紀勝德故居,一塊“補丁”木板引起大家的注意。紀勝德的孫子紀子謙介紹,祖母在世時常常提到,當時正值冬天,天氣特別冷,游擊隊員又穿得少,凍得直發抖,祖父就用鐵盆子燒炭給大伙烤火取暖。大家圍在一起說話沒在意,鐵盆子把木地板給燙燒了個窟窿。游擊隊員趕忙找了一塊小木板釘補上,于是木地板就像打上了一個“補丁”。 飲水思源,感恩奮進。木蘭源學校校長李良盈表示,該校秉承“立志、好學、感恩、奮進”的校訓精神,進一步挖掘老區村歷史,發揚先輩愛國愛鄉愛教育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努力講好木蘭源頭的革命故事、生態故事等,做好做強思政教育這篇文章。 記者了解到,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資助下,木蘭源學校創辦了愛心食堂,為留守孩子提供免費午餐,今年被市教育局授予“莆田市首批義務教育鄉村溫馨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