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莊鎮山水相融的綠色田園風貌。 。 鎮村干部深入基地了解老茶樹保護情況。 6月21日,仙游縣園莊鎮商會成立,團結引領當地企業推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 園莊地處仙游最南端,莆仙文化與閩南文化交織,在這片閩南腔與莆仙話交融的土地上,勤勞的村民把茶葉、面點等“舌尖上”的風味,發展成地方特色食品,其中九條茶、楓林鄭宅茶、手工線面、手工豆皮、童子湯燜豬蹄享譽省內外。商會成立后,將架起企業與政府、市場之間的橋梁,做優做大做強園莊富民產業。 今年園莊鎮緊扣縣委“1299”工作抓手和“一心兩翼八園”產業發展布局,立足面點產業、生態資源、人文古跡、邊際區位、人才資源等5大優勢,向著面點特色產業、現代農業產業、邊際鄉村旅游業、慈孝文化創意產業等四大產業發力。 產業興鎮 素有“中國面點師之鄉”美譽的園莊鎮,60%以上的青壯年外出經營早餐早點等面點生意,從業人數達2.6萬人,經營7000多家店鋪。 今年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味在園莊”集體商標注冊證,這是我市首個面點類集體商標,涵蓋糕點、面條、米粉、調味料、面粉等各個領域。 “集體商標的注冊使用,有利于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產品市場話語權。”園莊鎮鎮長陳映真表示,其優勢在于抱團創造集體信譽、擴大影響,取得規模經濟效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該鎮面點產業從業人員可向仙游縣面食包點協會申請授權使用該商標,借助“味在園莊”的品牌影響力,把園莊的面食、包點、手工線面等特色美食和食材資源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強產業,聚發展。該鎮依托“味在園莊”集體商標,通過“協會+經營者”的模式進行統一商標管理、統一門店標準、統一規范經營,培育一批面點產業旗艦店、形象店、授權店,穩步推進面點產業品牌化、規范化、產業化運作。同時,高起點籌建面點小微產業園,建成后將形成生產、研發、研學、直播、營銷基地,打造美食文化新名片,激發鄉村經濟新活力。 走進義路村黨群服務中心旁的園莊鎮傳統手工線面加工基地,和面搓條間、醒面間、手工拉面間、成型間、抽濕風干間、內外包裝間,配套建設成品倉庫、化驗室、留樣室等一應俱全。基地年生產傳統手工面36萬斤,年產值180萬,目前已注冊“福建省仙游縣瑞朝尊食品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獲得SC認證。 園莊鎮綜合執法隊隊長謝懿斌介紹,園莊鎮供銷社黨支部與義路村黨支部深入開展聯建聯創活動,緊抓面點特色產業發展機遇,聯合創辦了這處集產研學一體的基地,與100多家農戶簽訂銷售協議,提供高價回收的統購統銷模式,幫助農戶打通線面銷售渠道,同時帶動就業人數30人,走上“小面食,大作為”的共同富裕之路。 在嶺北村連綿的大山上,中藥材種植基地層層疊翠。目前,嶺北村種植郁金、麥冬、川芎等藥材,引進制藥廠、榨油廠對藥材進行加工,生產各類中藥配方。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園莊鎮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積極推廣“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大力發展中草藥材、九條茶、鄭宅茶、名貴苗圃等農特產品,扶持培育一批“土字號”特色品牌,形成“園莊農品賣天下”新格局。 文旅強鎮 園莊鎮文化底蘊深厚,慈孝文化燦爛,人文古跡眾多。該鎮立足優勢,發展文旅經濟,全力打造東側片區慈孝文化、西側片區廉政文化、南側片區紅色文化、北側片區古色文化、中部片區楓慈溪畔綠色生態資源等“東西南北中”全域旅游板塊。整合園莊鎮與泉州泉港區涂嶺鎮、洛江區羅溪鎮旅游資源,開辟首條跨市邊際旅游線路。 園莊鎮古稱慈孝里,得名于當地孝子黃朝尊孝敬母親的感人傳說。位于塔兜村的黃朝尊孝子祠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園莊鎮對楓慈溪塔兜段進行整治修繕,配置休閑桌椅、景觀石,種植花卉、草坪,成為一個靚麗的街角小公園,為慈孝文化的發源地增顏值、引流量。 位于園莊鎮政府西側的霞山村是清代廉吏黃慶云的故鄉。黃慶云故居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霞山村興建系列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觀光休閑園、彩繪墻、黨建示范一條街等已成為網紅打卡點。 義路村位于園莊鎮西南方向,系革命老區村,依托人居衛生環境整治和“整村亮化”工程,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當地以“榕泉”為名,修建農村休閑公園,公園內古榕蒼蒼、碧水清波,沿池水修建仿古涼亭。一條彩虹步道蜿蜒于多彩梯田內,漫步間可暢享田園野趣。環公園主干道遍植福建山櫻、藍花楹、紫玉蘭、紅花紫荊、名貴茶花等花木,四時皆有風景看。 步入園莊鎮東石村,一幢造型方正外觀完整的土樓亦可樓矗立在村落中,特別顯眼。《仙游縣志》記載,亦可樓系清乾隆年間鄭珠甫創建。當年出于防匪患需要,建造了這種形式特殊的建筑。園莊鎮原有土樓十多座,東石土樓和霞山山兜眺東樓是迄今保存完好的土樓。 鰲峰村原稱“新安全莊”,又稱頂大埔城,俗稱鰲峰寨,是一座用石頭壘起的小村落。五代末年,兵荒馬亂,百姓不得安寧。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發動當地鄉鄰修了這座古寨,結實的圍墻隔絕了室外的喧囂。 園莊鎮還有7處紅色革命遺址,即三臺龍交通站舊址、前湖聯絡站舊址、頂洋群眾大會會址、玉井宮群眾大會會址、山兜破倉分糧舊址、大埔城戰斗舊址和義路戰斗遺址。 歷史的沉淀,賦予園莊每一座特色建筑人文色彩,該鎮講好園莊故事,循序漸進發展文旅產業。此外,園莊鎮注重挖掘閩南融合文化、畬族民俗文化、特色飲食文化等傳統文化內涵,大力推進園莊、涂嶺、羅溪三鎮經濟文化交流及旅游產業發展。 生態靚鎮 盛夏時節,楓林村百畝茶園內,一排排茶樹錯落有致,村民們穿梭在茶壟間采茶、鋤草,構成一幅美麗畫卷。 楓林村地處仙游縣境內南部的楓慈溪上游谷地,峰巒連綿,泉甘霧多,優越的生態環境適合種植茶樹。一方好水土造就一方好茶,2016年,“仙游鄭宅茶”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2年,鄭宅茶傳統制作技藝被評為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處深山,生態是園莊的優勢。今年3月份,園莊鎮出臺耕地保護“田長制”實施方案,實行“鎮、村、網格”三級管理機制,強化耕地保護主體責任落實,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耕地保護新機制,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責任全覆蓋,每一塊耕地均由田長負責守護。 為保護生態,該鎮創新推出“田長制”整改通知書,對巡查檢查發現、群眾舉報等違法占用耕地行為的單位(戶)發放責任限期整改通知書,并對所在轄區村級田長發放督促整改通知書,對未在限期內整改到位的統一執法。 按照山水相融、舊貌蝶變指導思路,該鎮積極爭取上級改造資金,整體整治集鎮區街容街貌、節點風貌,提升城鎮建設品位。 回歸綠色田園,游覽山水風光,探尋千年古跡,感受慈孝文化,追思紅色記憶,品嘗面點美食,園莊以美麗風姿迎客來。 仙游縣園莊鎮在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中,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目標,全力打造“品嘗面點美食、感受慈孝文化、探尋千年古跡、追思紅色記憶、游覽山水風光、回歸綠色田園”宜業宜居宜游美麗新園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