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迎來參觀學習者。
木蘭溪源頭山清水秀。 生態是仙游的最大優勢,仙游縣深化木蘭溪源保護,守好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圍繞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優化改善生態環境,打造生態樣板之城,鋪展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6月6日,仙游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在路邊發現一只中華穿山甲。這是木蘭溪源頭首次發現野生穿山甲。 地處仙游縣西北部的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2012年12月經省政府批準建立。近年來,仙游縣持續做好山林管護、水源管護、生態管護,保護區內天然闊葉林茂密、水源豐富優質,已成為珍稀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地,野生動物活動頻繁。 仙游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堅持黨建引領,聚焦“思源”“護源”“培源”“拓源”,為木蘭溪源頭保護注入不竭的“源動力”。 黨建紅領航溪源綠 火紅七月,走進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展區分為“生態之源生態之基”“古人治水青史浩然”等九個部分,一幅幅展板、一段段文字、一張張圖片,全方位展示了木蘭溪源頭特色資源、木蘭溪全流域治理成效等。 “近段時間,各機關單位陸續前來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西苑鄉仙西村干部介紹,木蘭溪源成為“黨建+旅游”的生態濕地公園,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也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 在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置身于疊翠青山、茫茫林海間,呼吸新鮮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村干部介紹,2020年9月,市委駐京黨工委在木蘭溪源頭建設“全國流動黨員驛站”。駐京流動黨員熱愛家鄉、回報桑梓,捐資并植造“清源林”“思源林”,帶動更多人守護木蘭溪,鋪展木蘭溪源頭生態畫卷。 黨建紅領航溪源綠。我市將黨的建設與綠色發展一體化推進,保護好源頭的青山綠水。同時,“源黨建”也激發黨支部活力,黨員爭當“保護母親河”的先鋒,群眾共同參與治水護水,自覺做源頭生態環境的守護者。 “護源”聚合力,鑄造木蘭溪環保鐵軍。仙游縣成立以黨員為主體的河道巡查網格隊伍,整合各河段長、包村工作隊、河道專管員、護林員、巾幗志愿者等隊伍,實現“七位一體”共管共治。嚴格落實河湖長巡查制度,持續開展“六清六化”行動,控源截污,加大源頭的污水治理力度,完成西苑、鳳山污水管網試點村項目建設。 “仙游木蘭溪源2號水質PH數據是32,木蘭溪源3號大氣壓力值是90……”每天,設立在仙西村的“5G+”木蘭溪源頭智能生態保護系統,實時監測著仙游木蘭溪源頭1至4號的水質、大氣壓力、土壤濕度等動態。 建設“智慧源頭”,搭建集調查評估、監測預警、反饋調控、工程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木蘭溪源智能生態管理系統,在木蘭溪區域內布放18個高清公共監控點位,接入集公共視頻、網絡傳輸、地理信息、圖像智能識別技術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可直觀識別木蘭溪流域森林火情并及時預警。同時,在木蘭溪源頭同步建立空氣、水、土壤一體式在線監測系統,對木蘭溪源頭空氣質量和水質量進行動態監測與實時預警,實現從“事后查”到“事前防”,從“人工看”到“智能防”,從“間斷巡”到“全天候管”的轉變,助力木蘭溪流域智能生態治理。 常態護林生態養水 壟壟田野泛綠,汩汩清泉流碧。“木蘭溪源”石碑靜靜地矗立在木蘭溪源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涉及仙游縣的西苑、石蒼、社硎、菜溪等4個鄉鎮及仙游生態國有林場,是木蘭溪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主要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 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鄭瑞椿介紹,保護區是原生態的動植物園,有植物1200多種、鳥類200多種、野生魚類50多種、獸類6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水松、金毛狗等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53種。保護區內有木蘭溪、九溪、青龍溪、湄溪等,總長度75.1公里。不僅如此,保護區內茂密的天然闊葉林孕育著豐富優質的水源,成為莆仙地區的水源涵養林。 守一個源頭,護一方凈土。保護區全面推行林長制,設立1名林長、3名副林長,強化林長巡林和管護責任區劃分,形成了以林長(副林長)、管護站站長和專職護林員為主體的“一長一站一員”管理架構,推進森林資源管護責任網格化管理,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工作機制,為保護發展森林資源提供強大合力。 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還踐行“護水必先護山”理念,從源頭上積蓄生態養水動力,涵養水源為下游“補干凈水”。實施封山育林25多萬畝,在木蘭溪源頭、保護區實驗區稀疏林分等生態脆弱區位開展林分補植等生態修復5000多畝,種植香楓、木荷等鄉土樹種,建設生物防火林帶30.6公里、生土帶50多公里等。 孕育綠色發展沃土 盛夏的西苑鄉仙西村,林木蔥郁,層巒疊嶂。仙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紀志達介紹,木蘭溪綜合治理后,曾經人跡罕至的木蘭溪源頭村,引來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形成了以油茶、生態稻米、高山紅茶、苦筍、食用菌、蓮子等為主的特色產業,開發培育“仙苑有禮”旅游伴手禮系列產品,打開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培源”強動力,孕育了一片綠色發展沃土。挖掘當地特色文化,通過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與康養旅游結合,整合周邊仙水洋、刺刀峽谷、仙人山、十八股頭、九座寺、石谷解等旅游資源,堅持點線面融合發展,促進康養旅游產業提質增效。 治一方活水,富一方百姓。“拓源”添活力,繪就鄉村發展新畫卷。近年來,仙游山陸續完成仙竹-仙山12.6公里的道路拓寬硬化,建設小型污水處理廠、配套污水管網等民生工程;完成公益性事業新裝路燈工程,點亮源頭三個山村的夜幕,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和老人活動中心,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 去年,仙西村獲評第二批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眼下,仙西村健全完善“鄉黨委—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末端組織體系建設,在仙游山劃分10個網格37個單元,把黨建引領治理延伸至最末端,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 該縣把做好源頭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體現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練兵場”,黨員扛起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先鋒旗”,通過標語、廣播、入戶宣傳等方式,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奏響一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合唱”。 為豐富源頭內涵,仙西村籌建源頭紅色館,通過高科技裸眼VR方式,將仙游黨史等內容以互動體驗方式呈現,把木蘭溪源頭打造成生態治理、環境科普和鄉村旅游的結合體。 今年是莆田建市40周年,也是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的起步之年。仙游縣在新征程上,續寫木蘭溪綜合治理華章,為我市打造山水詩畫生態韻城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