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仙游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學員在縣委副書記沈國林的帶領下,前往“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深入了解“楓橋經驗”的歷史由來和傳承發展情況,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增強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能力。 “民警喊得上群眾的名字,群眾喊得出民警的名字,民警到群眾家里去的次數多了,成為熟的人,連看家狗都不叫了”,在諸暨市楓橋鎮杜黃新村民警邊赟的介紹下,“兩喊一不叫”的基層治理理念引得學員們連連鼓掌。在楓橋鎮,學員們先后到杜黃新村、楓橋派出所(楓橋經驗公安陳列館),深入學習了解“楓橋經驗”從誕生到不斷發展的歷程,認真聽取了有關矛盾調解、平安建設的經驗做法,切實體驗新時代“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成效。 楓橋鎮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歷經多年創新發展,形成了以黨建引領、人民主體、三治融合、四化并舉、共建共享為主要內容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楓橋派出所的“老楊調解室”、杜黃新村的“社會治理服務中心”都已經成為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通過當天的現場學習,學員們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論述,學習借鑒“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的先進理念、創新做法,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為建設新時代平安仙游貢獻力量。 (鄭文潔) 又訊7月21日,仙游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學員赴溫州市平陽縣就鄉村振興情況開展專題學習調研,縣委副書記沈國林一同參加。 當天上午,培訓班一行前往平陽縣水頭鎮新聯村,學習茶旅融合發展的共富道路。當天下午,學員們走進平陽縣昆陽鎮上林垟村,深入田間地頭,在稻花香里尋跡溯源,以最真實、最直觀的感受來領悟鄉村建設的精髓。 通過實地調研考察,培訓班一行充分感受到了平陽縣鄉村振興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績,表示將認真學習平陽的先進經驗,立足仙游實際,做好學習成果轉化,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推動仙游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 (鄭文潔) 又訊7月20日,由縣委副書記沈國林帶隊,該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學員前往溫州市文成縣研學,參加瑞安市委黨校組織的現場教學,學習西坑畬族鎮、南田鎮兩地鄉村建設的先進經驗。 當天上午,仙游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學員來到西坑畬族鎮讓川民族村,深入學習該村以旅游促進鄉村共富的新路徑。讓川村以傾聽畬族歌聲、品嘗畬族美食、體驗畬族風情為重點,挖掘和展示“三月三”、畬鄉婚俗、畬歌對唱、畬族彩繪等傳統民族文化,傳承和弘揚“長桌宴”等民族飲食文化,持續打造畬族風情村。當天下午,學員們來到南田鎮學習以名人文化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南田鎮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劉基)的故里,該鎮借助名人效應,充分挖掘劉伯溫文化,打造伯溫路仿古街區,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劉基廟、劉基故居等特色建筑進行修復。 培訓班學員們每到一處,邊看邊學、邊聽邊學,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大家通過研學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看到了差距、學到了經驗,切實體會到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標準、新的舉措,奮力推進仙游鄉村振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