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們在平陽縣水頭鎮學習茶旅融合發展共富模式。
學員們參觀“晉江經驗”館并實地研學。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要求和市委“俯下身子抓產業、一心一意謀發展”工作部署,仙游縣圍繞“提升能力、鍛造作風、實干立身、爭先出彩”主題,開啟縣委黨校與發達地區黨校共建新模式,著力實現旗幟鮮明講政治的能力作風、深入調查研究的能力作風、推進改革創新的能力作風、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作風、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作風“五個明顯增強”。 7月中下旬,仙游縣委副書記、縣委黨校校長沈國林,仙游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陳劍波分別帶領仙游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班學員到溫州市瑞安市委黨校、泉州市晉江市委黨校開展專題研學。 學員們實地觀摩、現場研學,學習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村新型合作體系的浙江共富經驗,以及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個關系”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 校校共建賦能高質量發展。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多次召集會議研究部署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明確教學計劃、學員名單、結對安排等,讓參訓干部對標對表先進地區,學有所得、學以致用、以學促干,全面提升能力水平,在綠色高質量發展“主賽道”、鄉村振興“主戰場”爭先創優。 出方案提升干部能力 為加快干部隊伍認知迭代、理念升維、能力重構、作風重塑,今年4月,仙游縣委印發《仙游縣“能力作風建設提標提效年”工作要點》通知,明確了5個方面共10項具體任務。 主動對標對表,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找定位,確定對標對象,建立對標清單,單位和單位比、干部向干部學,深入對標先進地區打破常規、敢為人先的開放意識,立足資源、放大優勢的超前思維,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優良作風,深入學習先進地區在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培育、園區管理改革、營商環境優化、資源要素保障、城鄉規劃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和經驗做法,深入查擺影響和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能力作風短板、體制機制障礙,拿出具體的學習方案、整改方案,做到比有目標、學有行動、趕有措施。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緊扣12個方面調研內容,聚焦“1299”工作中的難點堵點,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頭開展調查研究,一竿子插到底,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形成調研報告,每年不少于2篇。縣直單位和鄉鎮(街道、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圍繞本部門、本單位重點工作中存在問題,每年提出2條以上切實可行的建議意見;黨員干部圍繞工作崗位職能,每年為鄉鎮、部門、縣委決策提出1條以上切實可行的建議意見。 踐行“一線工作法”,縣級領導班子帶頭每月住鎮2天,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和包片干部每周住村2天,每周二重點解決村內事務,每周五重點解決需要鎮村之間聯動解決的問題;縣直單位至少聯系1個一般、滯后村(社區),每周二安排2名干部住村,指導推進重點工作、化解矛盾糾紛,做到服務辦公在一線、問題解決在一線、作風轉變在一線。 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精準設置“爭優”“爭先”“爭效”指數,根據干部在參加主題教育、調查研究、培訓調訓和“外派、上接、下沉”等方面的情況來考評“爭優指數”,聚焦干部在承擔專項工作、改革攻堅、急難險重任務等方面的表現考評“爭先指數”,結合干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綜合績效來考評“爭效指數”,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職級晉升、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躬身入局、創新求變,實干立身、爭先出彩,仙游縣以能力提升助力發展突圍,以作風轉變引領走在前列,為加快融合發展、打造美麗仙游提供堅強保證。 外出學借鑒先進經驗 7月17日,仙游縣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未來鄉村建設主題交流會”在浙江省瑞安市委黨校舉行。 會上,瑞安市農業農村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衛健局、教育局、綜合執法局、未來鄉村建設研究院分別結合本職工作,介紹瑞安市鄉村建設情況。隨后,學員們與瑞安市相關單位負責人深入交流。 仙游與瑞安有諸多相似之處,都被譽為“海濱鄒魯”,都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格局。沈國林表示,瑞安各單位的發言實務,有理論引領,又有實戰指導,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經驗。他希望參訓學員學思踐悟,有所收獲,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 把課堂搬到鄉村,學員們前往溫州市文成縣研學,參加瑞安市委黨校的現場教學,學習鄉村建設先進經驗。 當天上午,學員們來到西坑畬族鎮讓川民族村。2020年,該村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獲評“浙江省AAA旅游鄉村”,各地游客慕名紛至沓來,讓村民們享受到鄉村發展實惠。學習期間,學員們沉浸式學習該村以旅游促進鄉村共富的方式。 隨后,學員們來到南田鎮學習名人文化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南田鎮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劉基)的故里,該鎮借助名人效應,充分挖掘劉伯溫文化,并將劉伯溫故里——武陽村作為共同富裕試點,擦亮生態福地、名人文化、僑家樂民宿產業等金名片。 邊看邊學、邊聽邊學,學員們每到一處,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看到了差距、學到了經驗。 溫州市永嘉縣如何做到IP名片吸睛?麗水市偏遠落后的高山“空心村”如何華麗轉身為新時代美麗鄉村精品村?諸暨市楓橋鎮杜黃新村的楓”景為何這般美? 一路考察,一路思索,學員們表示要學好用好浙江省“千萬工程”經驗,結合仙游鄉村實際情況,扎實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環境整治、基層治理、農文旅產業融合等重點工作,走出一條具有仙游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互動學碰撞思維火花 7月23日,仙游縣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在泉州晉江市委黨校開班。 學員們帶著責任學、帶著使命學,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學,在深學深悟中,找到破解難題的“金鑰匙”,練就推動發展的“真功夫”。 次日,學員前往晉江經驗館、晉江市行政服務中心參觀,先后聆聽了晉江市委黨校講師洪榮福、姚詩斌的專題講座,系統學習了“晉江經驗”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圍繞傳承“晉江經驗”,學員們暢談心得。陳劍波逐一點評,指出要在“晉江經驗”中找尋思路,提升對“差距怎么看”的認識,明晰對“發展怎么辦”的方向,找到“工作怎么干”的辦法,為仙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7月25日,學員們在晉江市委黨校6個教學點開展現場研學,實地觀摩,了解“文化創造”與“品牌塑造”策略方法。 在“三創”園,學員們了解如何搭建橋梁為入孵企業與產業、資本、市場、科創平臺進行交流互動、對接合作。在利郎文化創意園區,了解利郎以創新思維、引領變革,擁抱新消費群體的“善根”文化,感受企業黨建的溫度。 “短短幾天的培訓,我們通過實地觀摩、專題授課、結對蹲點、研討交流。在有限的時間里收獲經驗、增長能力、提升水平。”學員們表示。 校校共建,促進干部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能力提升、作風轉變,激勵他們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實際行動推動仙游縣綠色高質量發展見實見新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