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吳文恩在木蘭大道鯉南段調研。
仙港大橋與木蘭大道交匯處,一派城市宜居圖景。 片區建設和老舊小區改造是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仙游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落實“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要求和市委“一五二三四”重要部署,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增進民生福祉,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鄉功能品質。 11月23日,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帶領縣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住建局、水利局、林業局等部門主要領導,深入鯉南鎮重點項目和城市片區現場辦公,聽取規劃專家、設計人員和鎮村干部意見,協調解決規劃和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扎實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吳文恩指出,要實打實拿出方法和對策,按時序高效推進項目建設,做到“超常規,不違規”。出實招嫁接優勢資源,打開局面、盤活全局、開創新局,激發城市發展新動能。 構建外通內聯路網 昨日,在仙游金鳳橋橋頭,記者看到一張木蘭大道鯉南下樓段規劃圖,鯉南段2.3公里道路走向、路幅、開口和每個槽谷內的用地等情況一目了然。 木蘭大道仙游段串聯蓋尾、榜頭、賴店、鯉南、龍華、大濟、度尾等7個鄉鎮39個村,是一條推動發展、惠及民生的“黃金大道”“富民大道”“旅游大道”。完善交通路網,開發沿岸土地,振興沿線鄉鎮發展,帶動旅游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眼下,仙游縣學習推廣“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縣領導與縣直相關部門、鎮領導一起破解道路建設的瓶頸問題,會商土地報批、征地拆遷事宜,推動木蘭大道鯉南段項目建設實現立體作業、交叉作業,確保各項工作按時序高效推進。 為提升城市交通品質,仙游縣構建外通內聯路網框架,實施市政道路綜合提升改造工程,打通城區“斷頭路”,推動路網互聯互通,提高通行效率,提升交通品質。 藝都大道和金鳳橋,將重要城區道路(城市環路)與高速路銜接,打通對外快速通道,打開城區門戶。拓寬改造城關大橋,打破南北岸交通瓶頸,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圍繞實現城區互聯互通目標,打通黨校北街、新厝路等17條城市“斷頭路”,新建學府路、迎勛路等5座人行天橋,完善城區路網,暢通微循環。通過修復破損道路、井蓋治理、路口微改造等,開展道路“微整治”,提升公路服務能力和品質,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市政道路通行環境。 規劃玉塔片區建設 深厚的歷史文化,賦予了仙游獨一無二的魅力,仙游縣規劃玉塔片區文旅產業,嫁接優勢資源,讓玉塔釋放出“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 站在皇庭美域高樓樓頂,俯瞰鯉南玉塔片區,627公頃的土地,青山翠綠,綠水環繞,東至溫泉東路,有山勢若天馬飛騰;西至木蘭溪,蘭水如玉帶奔流;南至一環路,有鳴峰松柏蒼翠;北至秀永高速,仰大蜚山之層巒疊嶂。 立足玉塔片區現狀,仙游縣謀劃整體布局,以水體景觀為核心,邀請福州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設計串聯功能分區,打造規劃、建筑、景觀空間統一的宜居宜業宜游示范片區。 福州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教授朱力介紹,他們計劃在玉塔片區實施“城綠融合、產城融合、設施先導”發展戰略,打造東部生態活力門戶新城。實現城市空間與建筑場所、生態景觀呼應,打造生態宜居的公園城市。以中央山體公園創造突出的片區形象,提升周邊土地價值。建設一系列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和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新區可持續發展。 其中,“產城融合”配置商業和旅游服務基礎設施,營造輕松休閑的城市環境。植入新業態,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園,擴展城市產業鏈,打造縣域經濟新增長極。發展仙作非遺、文化創意、觀光工廠等工業旅游模式。配套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商業服務設施,打造濱江休閑商圈和社區,形成木蘭大道活力服務帶。 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連日來,為深入開展主題教育,仙游縣住建局負責人到碧桂園天城2期及財富里項目現場調查研究,聽取相關企業項目開發建設進度、銷售情況及存在難點堵點問題,配合企業加快項目驗收,確保項目按時交付。調研組一行還來到土寨雙橋、61號地塊、17號南側地塊等4個安置房項目了解建設進度,現場協調解決問題,確保項目進展順利。 今年以來,仙游縣努力提升城鄉建設品質,策劃申報城市品質提升項目146個,年度計劃投資74.46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62.96億元,占市級下達該縣年度任務的106.71%。同時,以舊城更新為抓手,推動城市建設迭代升級,著力打造水環境、精細化、無障礙、完整社區4個小樣板。日前,仙游縣新建設樣板入圍全省樣板工程建設名單,獲縣城更新正向激勵獎勵資金2000萬元。龍華鎮集鎮樣板工程入圍全省8個集鎮環境整治樣板工程,獲得省級獎補資金500萬元。 “近年來,仙游縣老舊小區改造開工率、完成率穩居全市前列。”仙游縣住建局局長郭玉湖介紹,今年城墻頂、華年、水泥廠、新城花園、龍騰、龍吟、光華、國貨、供銷千禧9個老舊小區項目已全部完工,進度全市第一。 從“臟、亂、差”到“凈、暢、美”,改造后的小區面貌大為改觀,擁有敞亮的樓棟、整潔的路面、宜人的綠化環境。“我們這里以前是老城區,設施老舊、排水不暢,雨天都要蹚水出門。改造之后,生活環境大為改善。”城墻頂小區居民們喜笑顏開。 仙游縣城投公司總經理吳枚霖介紹,該公司成立改造項目專班,多次深入現場實地勘察,捆綁打包9個老舊小區“工程包”,項目涉及17個小區,實現主城區居民從“有得住”到“住得好”。 今年,著眼群眾“急難愁盼”,仙游縣將鯉城街道洪橋社區、南橋社區、木蘭社區、玉井社區等17個老舊住宅小區列入改造。改造內容包含雨污分流、路面更新、通信下地、綠化景觀、樓道改造、建筑立面改造、出入口改造、養老托幼設施、智慧社區、綠色社區及其他配套設施,將惠及8000多戶居民。 仙游縣住建局秉承“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改造原則,補齊小區基礎設施功能短板,召開征求意見會、座談會,現場說明改造方案實施細節,充分征求屬地社區及居民代表的意見建議,科學制定方案,將老舊小區“改”到居民的心坎上,把好事辦好。改善“面子”,提升“里子”,持續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圓百姓的“安居夢”。自2019年起,仙游縣連續五年把老舊小區改造列入年度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的重大民生實事之一。截至今年11月底,已順利完成8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021年、2022年榮獲省級單項工作績效優異縣。 今年是莆田建市40周年,仙游縣正以日新月異的城鄉面貌,開啟新征程,邁出新步伐,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書寫新輝煌,交出美麗新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