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專業的大學生發揮專長駐村支教。
入夜,駐村大學生開展墻體彩繪,為鄉村增顏值。 在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化拓展“三爭”行動之際,仙游縣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首創“需求+”三下鄉行動,征集鄉鎮需求,積極對接高校大學生開展駐村助村活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校鎮共建縣域樣板。 盛夏,2024年仙游縣“需求+”三下鄉活動在郊尾鎮開營,來自福建農林大學、莆田學院、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福建師范大學、長江大學等6所省內外高校的148名大學生組成17支實踐隊,開啟為期15天的駐村助村之行。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實支撐。作為農業大縣,仙游縣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深厚的產業基礎。去年,該縣創新探索“1+2+N”校地結對共建機制,“1”是實踐基地、培訓中心,“2”指村莊規劃和產業規劃,“N”為若干校地合作項目。省內9所高校與仙游縣11個鄉鎮結對共建,賦能鄉村振興,打響校鎮共建品牌。 今年,“需求+”三下鄉在全縣推廣,統籌地方需求與高校資源,為鄉村賦能、賦智、賦效,實現高校實踐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逐步形成校鎮共建縣域樣板。 對接需求下鄉助力 “在社會實踐中不怕苦,不怕累,積極進取,腳踏實地……”7月5日,郊尾鎮政府二樓會議室,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大學生王若鑄宣讀宣言。 當日,仙游縣“需求+”三下鄉活動在此開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成長成才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大學生在“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重要載體。 “希望大學生們用好社會大課堂,把理論與鄉村振興實踐相結合,持續建設特色鮮明的‘大思政課’。”福建農林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黨委副書記陳玲鳳記得,去年寒假,學校與仙游縣鄉村振興研究院對接,來自5個學院6個專業的43名大學生及6名指導教師,赴鐘山鎮6個農場開展為期10天的寒假社會實踐。實踐隊成員們改造農場景觀,創建和美鄉村,受到村民稱贊。 今年暑假伊始,福建農林大學再次組織大學生參與仙游三下鄉社會實踐,發揮所學所長,走進田間地頭,融入鄉村振興廣闊舞臺。 “傳統三下鄉模式是由各大高校發起,大學生帶著實踐主題下鄉開展短期社會實踐。”仙游縣鄉村振興研究院負責人林珊介紹,該院發起的“需求+”三下鄉行動是由各大鄉鎮為大學生搭建三下鄉社會實踐平臺。早在暑假前夕,研究院就提前策劃、摸底鄉鎮、鄉村、企業、農場等需求,征集了品牌宣傳、包裝設計、產品營銷、活動策劃、空間改造、技術推廣、文化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清單”,由高校招募掌握相關技能的大學生認領“需求單”,開展下鄉助村活動。 鄉村天地闊,振興正當時。青年大學生就像是種子,在鄉土養料滋養下,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為仙游縣農村農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市政協副主席、市鄉村振興促進會會長趙愛紅表示,仙游首創“需求+”三下鄉行動,是青年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服務基層的一次生動實踐,也是施展才華、磨煉意志、實踐成才的重要課堂。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仙游廣袤的鄉土上,大學生們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增強本領,發揮專業特長,振興鄉村。 發揮優勢振興鄉村 7月6日清晨,龍華鎮金溪村,雞鳴四起,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的大學生洗漱就餐后,趕到當地福建金溪茶業有限公司茶葉基地,了解金溪茶葉的產業發展狀況、發展模式、品牌建設以及文化傳承。 在茶香中崛起的金溪村,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適宜茶葉種植。地處金溪村的福建金溪茶業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采用“基地+農戶經營”的管理模式,生產烏龍茶、綠茶、花茶。此次,該公司向高校開出短視頻宣傳、產品包裝設計、文案、推文的“需求單”,期待大學生加盟,共同打響金溪茶業的知名度。 參與該項目的大學生陳烙瑜介紹,在了解了金溪茶業公司對茶葉包裝設計的要求后,隊員們開了一個簡短會議,根據每位隊員擅長的技能分工。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遇到困難,隊員們都想方設法解決,結合金溪村和當地茶文化,設計出一款獨具匠心的產品包裝,讓金溪茶香遠飄。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輔導員吳寧說,希望通過在金溪茶葉基地實踐,以大學生的視角和創新思維,全力塑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葉品牌,精心設計彰顯仙游元素的茶葉包裝,提高農特產品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在郊尾鎮長安村,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文化教育系的大學生在長安村長安小學開設了繪畫興趣班。課堂上,大學生傅晶穎講授課程《漢堡工廠》,以美食主題,激發小朋友們的創造思維、想象力。在郊尾中心小學教室,莆田學院的大學生給小朋友們上梆鼓咚制作課。大學生們將梆鼓咚和手作相結合,教小朋友制作梆鼓咚,加深他們對梆鼓咚的認識,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給大哥哥大姐姐們介紹了后溪村的美景、美食等,他們帶領我們一起參加藝術創作。”在郊尾鎮后溪村,福建農林大學的大學生們開展“大手拉小手,共繪美麗后溪”藝術創作,邀請周邊的中小學生共同參與墻體彩繪,描繪美麗后溪,參與活動的小學生表示。 躬身實踐展現風采 以青春為誓,許鄉村一個美好的明天。大學生們躬身實踐強本領,腳踏實地長才干,在服務農村發展中展現青春作為。 來自福州永泰的大學生陳曉鴻是第一次來仙游,在郊尾鎮長安村駐村期間,參觀了當地山中古典工藝家具有限公司,驚嘆于仙作的精湛工藝,她和同學們從中汲取美術創作靈感,收獲滿滿。 “下鄉踐行,知識播種心田,共繪鄉村新畫卷!”福建農林大學鄉村振興學院農村發展專業大學生邱媛捷投身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伍獅村,寫下寄語激勵自己。 “把青春書寫在大地上。”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動畫專業的大學生吳玲玲和同學們一起通過短視頻拍攝與宣傳,展現伍獅村的獨特魅力和農產品優勢。 “從小是家鄉養育我,現在我為家鄉鄉村振興獻力,家鄉好,我也好!”大學生曾宏達為自己能為家鄉作貢獻而倍感自豪。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的大學生實踐隊投身龍華鎮燈塔社區,社區干部陳金平帶著隊員們參觀了水渠、紅色研學基地、民宿區、薏米種植基地等,希望大學生們幫助村里豐富研學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為鄉村農文旅引流。大學生們結合所學知識和實地考察的所見所聞,提出研學改進方案,助力這片承載深厚歷史的土地,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蓄勢發力、實干當先。駐村期間,一些教育專業的大學生,發揮教書育人的專長,在當地支教,豐富鄉村小朋友的假期生活。來自廣東惠州的大學生陳烙瑜相信,帶著這段難忘的經歷,自己今后會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下一步,仙游縣將不斷創新方式,打造有成效、可復制、可推廣的校地合作新典范,掀起新一輪興產業、美鎮域、富百姓的熱潮,讓廣大群眾的生活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