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仙游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來了一名特殊的當事人。面對導訴員的耐心詢問,這名當事人著急地用雙手比畫著回復。得知當事人是一名聾人,導訴員將他引導至殘疾人訴訟服務專崗,為其開通“涉殘疾人綠色通道”,優先辦理立案審查并進行調解引導,整個立案過程用時不到10分鐘。 通過簡單的“紙上對話”,仙游縣人民法院殘疾人訴訟服務專崗的工作人員了解到,該案系民間借貸糾紛,兩年前被告趙某向鄭某借款8萬元用于經營店鋪。借款到期后,鄭某曾多次通過上門、短信等方式催討未果,因此想到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溝通過程中,承辦法官發現被告趙某也是聾人,而且還遠在上海。這使得案件的化解難度陡然增大。 可喜的是,早在今年3月份,該院就與縣殘聯就涉殘疾人案件訴源治理工作達成一致意見,深化了涉殘疾人案件協調聯動機制建設,加強涉殘疾人案件的“互聯網+”智慧成果運用,兩系統共同積極引導殘障當事人進行在線解紛。 在充分溝通、多次聯動的背景下,法院依托“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邀請市縣殘聯指派的手語翻譯人員和調解工作人員登錄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參與案件的調解工作。 當視頻另一端的趙某得知自己吃了“官司”,情緒激動地比畫著,還未等承辦法官溝通,便生氣地掛斷了視頻。為避免雙方矛盾激化,承辦法官和手語翻譯人員隨即單獨與趙某進行視頻連線,通過手語和微信文字的方式向其釋明相關法律規定,并曉以利害關系。最后,趙某表示將前往法院進行調解。 次日下午,剛出動車站的趙某便匆匆趕往法院。安靜的調解室內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手語爭辯。面對互不相讓的兩人,承辦法官起身拍了拍原告鄭某的肩膀,緩解其激動情緒,隨后又坐到趙某身旁,拿起筆和紙,與手語翻譯人員、調解工作人員圍繞雙方矛盾爭議焦點,耐心細致通過手語及書寫的方式,向雙方當事人就調解程序、調解金額、法律關系等進行解釋說理。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耐心“溝通”,鄭某同意趙某分批償還借款。雙方在讀完調解協議后,均比出“OK”的手勢表示“同意”,并現場簽訂了調解協議。 據統計,仙游縣目前持有效殘疾證的有3.38萬名殘疾人。為依法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仙游縣人民法院牢固樹立“如我在訴”理念,向縣殘聯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其成立涉殘疾人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建立訴訟輔助服務人員名冊,為不同殘疾類別的殘疾人提供盲文、手語等專業化訴訟輔助服務。 不到一周時間,縣殘聯便積極建立縣級殘聯調解組織,設立專門調解辦公室,健全殘疾人訴訟輔助服務項目,充分調動鄉鎮聯絡員參與調解,并廣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普法宣傳活動。 除了與市縣殘聯加強聯動,邀請專業人士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擔任涉殘疾人案件特邀調解員之外,該院還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訴訟服務建設,建設無障礙通道及出入口,配備無障礙廁所,放置放大鏡等視力輔助設備,選派助殘導訴專員,設置殘疾人訴訟服務專崗等,更好地為殘障當事人提供精細化訴訟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