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物業”牽動“大民生”,物業糾紛一頭連著居民住宅“幸福感”,一頭關系著物業公司的發展。這道民生“問答題”,人民法院如何著筆,既讓居民“安居”,也讓物業“樂業”? 干凈整潔的小區步道,郁郁蔥蔥的樹木植被,隨處可見居民休憩、運動、閑聊的身影……昨日,走進仙游縣某小區,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躍然眼前。然而,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個有著幾十件“物”“業”糾紛的小區。 “都好幾個月了,跟物業公司反映的小區積水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也不回復!這樣的服務還敢起訴要物業費?”小區業主對物業公司的不作為氣憤不已。“這個問題是開發商遺留下來的,我們也很無奈呀!反倒是這些業主,自己不交物業費還攛掇其他業主也不要交,導致我們經營陷入困境,只好走訴訟程序維權。”談起物業費的催繳,物業公司陳經理也是滿臉無奈。 面對這樣的局面,仙游縣人民法院鯉南法庭改變單槍匹馬的傳統糾紛化解思路,充分發揮司法在物業糾紛多元化解中的推動作用,加強與小區所在社區、司法所的溝通協調,積極探索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三調聯動”機制,推進多領域多部門聯調共治、協同化解。 今年5月底,業主代表、物業經理、司法所調解員、社區調解員齊聚鯉南法庭。社區調解員發揮其對小區較為熟悉的優勢,從情理角度進行開導,客觀陳述了小區當前確實存在著積水內澇的問題,但物業公司也并非單純放任不管。司法所調解員則從提升物業服務質量的角度對物業公司進行指導,建議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一道排水溝渠,既節省財力物力人力,又能夠有效解決積水問題。鯉南法庭從該方案的處理效果方面進行分析,表示若能達成一致處理意見,不僅能夠一改小區往日泥濘不堪、安全隱患突出的現狀,小區內諸多物業糾紛也將迎刃而解,對雙方來說確實是共贏。 經過社區、司法所、法庭三方合力協調,物業公司承諾將在限期內規劃增加一道排水渠以解決內澇問題,業主也當場繳清所欠物業費并表示今后將按時繳納。雙方關系明顯改善,所涉物業糾紛也得到了實質性化解。 物業糾紛看似小事,卻關乎“大”民生。在物業糾紛處理中,仙游縣人民法院堅持服務端口前移,聯合物業管理糾紛調處中心,推動司法資源向村(社區)下沉,廣泛對接物業聯絡員、社區調解員、司法所調解員等基層解紛力量,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三調聯動”機制效能,持續推進物業糾紛綜合治理、高效化解。 2024年以來,該院共受理物業糾紛案件220件,調撤130件,調撤率達69.52%,訴前調解成功400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