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仙游縣度尾鎮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重點任務重點攻堅,探索創新“山上連林,山下連田”模式,通過進村入戶、實地走訪、座談討論等方式,充分征求民意,制定了三年村集體產業發展計劃圖,讓干部服務群眾“心中有數”。 度尾鎮黨委書記莊龍煒介紹,鎮里將“柚相鄰”跨村聯建模式推廣到圣山等4個村聯建的“柚香田”片區,探索“三位一體”合作模式,成立合作社、聯合會等,用流轉的土地進行招商。按照仙游縣委提出的校地共建“1+2+N”思路破題,通過稻花輪種、稻藥輪種、巨尾桉改種文旦柚等,力爭到2026年底,4個村村財分別增加30萬元至60萬元,潭邊社區爭取突破100萬元。 近段時間,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來到度尾鎮八一柚場,實地調研文旦柚專用有機肥施用效果。文旦柚種植業是度尾鎮的傳統支柱產業。根據群眾反映文旦柚裂果率比較高、影響收成等問題,該鎮對接上級部門,進行線下查看、線上會商,成立仙游縣文旦柚研究院,并在“柚香田”片區建立廖紅工作室和實驗室。去年以來,專家團隊多次到果園為果農面對面指導培訓,提供遠程技術咨詢,及時幫助果農解決種植和管護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專家團隊對土壤深入分析和精準測算,成功為文旦柚量身定制有機肥料。 目前,廖紅專家團隊在度尾鎮全程指導的4個核心試驗基地種植面積40公頃,指導推廣應用134公頃。去年,度尾鎮文旦柚產值同比上漲60%,裂果率下降20%,果農人均增收7500元。“度尾文旦柚”被農業農村部列為2023年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專題節目在央視《消費主張》《走遍中國》相繼播出。 據了解,度尾鎮創新“強村聯中帶弱”共建模式,創新校地結對共建機制,探索實施“1+2+N”模式,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建立規劃策劃基地、實習實踐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和“文旦柚研究院”,同步實施農村技術人才培育工程,推行農技人才包村聯戶工作制度,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式”培訓,打造極具特色和品牌優勢的人才服務中心。 在“柚相鄰”片區黨委的引領下,黨員干部示范帶頭,扎實推進村村、村企、村協、村校結對共建,加快建設集種植、觀光、科普、物聯于一體的“文旦柚5G+智慧產業園”,打造60個共富基地,涵蓋共富果園、共富直播間、共富車間、共富農場,發展民宿、文創、美食、觀光、研學等業態,為困難人員提供就業崗位,開辟一條“家門口”的致富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眼下,度尾鎮建立共富護航中心,探索“五回一新”“五證同發”、村級小規模工程代建管理、廉潔文化統籌協調等模式,一幅產城人融合的和諧富裕圖景徐徐鋪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