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尾鎮伍獅村依托綠水青山,建設美麗鄉村。
祥麟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項目 郊尾鎮聚焦縣委“五千五好”工作要求,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繪就產業興、鄉村美、民生暖共生圖景,書寫城鄉融合生動樣本。 初夏,郊尾鎮后溪民營創業園內,祥麟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已經完成設備調試,整裝待發,即將投產。 今年,仙游縣確定“五千五好”發展路徑。“五千”即千方百計創品牌、千言萬語爭資金、千山萬水廣招商、千家萬戶惠民生、千章萬典興文脈;“五好”為謀好“十五五”規劃、換好鎮村班子、連好產業鏈條、抓好平安和諧、做好民生保障。 作為仙游縣的交通要鎮、工業重鎮、商貿強鎮,郊尾鎮緊扣“五千五好”工作要求,以“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生態治理、文化惠民”為筆,勾勒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壯美畫卷。 轉型升級強產業 走進祥麟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新建的一棟11層綜合辦公樓、一棟8層標準化廠房、兩棟7層研發車間、一棟8層檢驗檢測中心大樓拔地而起。 鞋服產業是郊尾鎮的支柱產業,該鎮構建“一核引領、多元協同”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傳統產業向高端智造轉型升級。目前全鎮有鞋服企業85家,其中規模以上鞋服企業20家,年產值達36.7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0%。 祥麟鞋業有限公司擁有12條制鞋生產流水線,年產值近6億元,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自主品牌及代工世界知名品牌于一體,為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市場競爭力,該公司擴大生產規模,推進技術升級。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建成投用后,預計新增就業人數2000人,年產值達10億元。 今年,郊尾鎮鞋服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浪潮。除了祥麟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項目即將投產外,三麟新材料研發中心暨智造產業園、煌銘鞋業新材料項目、美德鞋業公司品牌鞋生產基地項目等也將陸續落地。這些新項目預計總投資達40億元,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0億元,創造5000個以上就業崗位,有利于人才回流鄉村。 在鞋服產業引領下,郊尾鎮的高端裝備、食品、生命健康三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形成“老樹發新枝,新苗成森林”的多元產業格局。 作為高端裝備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鼎力電氣引進先進數控生產線,建立理化試驗室,產品通過權威檢測并廣泛應用于全國輸變電線路,獲20多項國家專利,成為智能電網設備領域的“隱形冠軍”。 作為生命健康產業龍頭的睿康科技,深耕按摩器材研發制造,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亞馬遜平臺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一,獲50多項專利,彰顯強勁創新動力。 郊尾鎮的食品產業也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煥發出蓬勃生機。莆田市財多多食品有限公司精心研發出八珍糕、紅棗薏仁糕等系列糕點,既傳承傳統風味,又融入現代養生理念,年產值超3000萬元,成為郊尾鎮食品產業發展的閃亮名片。 高端裝備產業以科技賦能,生命健康產業憑創新出海,食品產業煥蓬勃生機。 郊尾鎮黨委書記郭建華表示,郊尾鎮將持續發揮鞋服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布局,推動鞋服產業與新興產業在更多領域、更深層次融合發展,共促鄉村全面振興。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有郊尾特色的鞋服品牌,讓鞋服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火車頭”。 凝心聚力廣招商 為落實“五千五好”要求,郊尾鎮多措并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厚植招商引資沃土。 鎮里成立黨政領導掛鉤企業專班,對全鎮重點企業實行“一對一”精準服務,每月上門走訪,能當場解決的現場就辦公,針對涉及多部門的復雜問題,創新“黨委會診”模式,召開專題黨委會,協調解決融資需求、人才引進、土地廠房需求等難題。積極拓寬政企溝通渠道,為企業宣傳新政策,幫助企業了解和運用政策紅利。 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當下,郊尾鎮向土地要效益,盤活改造低效土地和閑置廠房,“騰籠換鳥”,實現“增資增效不增地”。同時,實行“五證同發”模式,大幅提高審批效率,讓項目前期工作跑出“加速度”。 祥麟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項目建設期間,郊尾鎮建立項目協調工作群,主動對接、及時跟蹤,僅用44天就完成土地出讓至施工許可全流程辦結,做到交地和開工“雙同步、零時差”,實現“交地即交證、交證即開工”。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郊尾鎮越來越多在外的鄉親,成為家鄉的“代言人”“獻策人”“合伙人”。 “看到家鄉鞋服產業園塔吊林立,發展勢頭強勁,我們回鄉投資的底氣更足了!”福建三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下協議,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新材料研發中心及多功能產業園區項目,并引進先進技術“超臨界與超超臨界”鞋底制造,打造數字化、智能化、集群化的產業園區基地,為郊尾鎮鞋服產業注入新動能。 一個個滿載鄉情的項目落地生根,生動詮釋了郊尾鎮“以情招商、以商引商”的成功實踐。 “郊尾鎮將一如既往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舉措。”郭建華介紹,通過完善政策扶持體系、整合各類資源、搭建發展平臺等多種方式,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共建家鄉新未來。 用心用情惠民生 郊尾鎮產業發展的“紅利”正化作民生改善的累累果實。依托城鄉融合的強勁動能,民生事業向暖向好。 在后溪村,漫步于蜿蜒的步行道上,一側是波光粼粼的滄溪,另一側是廉政文化景觀。 “治理后的滄溪煥發新生,郊尾鎮順勢而為,結合滄溪流域河道整治,在河畔打造了步游道和廉政公園。”后溪村黨支部書記阮賜林說,如今這里成為村民健身休閑和接受廉潔文化熏陶的好去處。 沿著步游道前行,走進伍獅村,來到王邁故居,這座曾經鮮有人問津的老宅,如今成為傳播廉潔文化的場所。從王邁故居出來,向遠處眺望,映入眼簾的是阮莊法治公園,這片曾經雜亂的空地,正朝著“綠富美”華麗轉身…… 讓村民們感受頗深的還有交通的改善。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3年來郊尾鎮累計投入5000萬元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農村公路養護提升工程70公里,拓寬和新建道路總里程5公里,公路貨運能力提升了65%。便捷的交通網絡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物流成本,還促進了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為郊尾鎮的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從“蓄勢追趕”到“創新領跑”,郊尾鎮正向著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未來穩步邁進,全力以赴加快實現共同富裕新愿景,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