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截至今年7月7日,我市已上傳省級平臺醫學檢查報告306.7萬份,檢驗報告771.2萬份,檢查檢驗互認項5234.8萬次,為患者節約相關費用4.29億元。“莆惠醫聯云”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率先覆蓋莆田市級全域,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復檢查檢驗問題,市衛健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紀委監委的指導下,開展重復醫療檢查檢驗、違規收費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我市依托全省檢查檢驗互認數據共享平臺,搭建地市級共享互認平臺,收集存儲12家二級以上醫院檢查檢驗數據,實現全省范圍內結果共享互認,并在全省率先將互認工作延伸至全市所有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市域全覆蓋。 我市創新開發“智能互認提醒系統”,在醫生工作站設置強制彈窗功能,實時顯示30天內互認項目清單,提醒醫生查閱互認結果。根據疾病本身和患者需求,醫生可以結合臨床經驗進行自主判斷,對于能夠互認的檢查檢驗結果,不需要紙質記錄,即可直接在報告中反饋互認情況和引用到患者病歷記錄中。 依托“一張圖”平臺,我市建設智慧監督平臺,整合提取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90天內影像數據,制定碰撞規則和預警閥值。平臺通過數據碰撞和智能分析,進行有針對性篩選,自動發現可疑線索,形成“問題清單”并開展調查核實。 我市還在全國首創“二維碼圖文報告+云端影像存儲”模式,匯聚81家醫療機構的影像數據,將所有檢驗檢查報告全部上傳云端,并與省級影像云平臺互聯互通,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實現醫學影像資料互聯互通共享調閱。 全市所有醫療機構通過影像云存儲服務的模式替代傳統的醫用塑料膠片,實現影像資料終身保存。患者通過手機端即可調閱15年內影像數據,調用響應速度提升至5秒內,且無需打印傳統膠片,年均減少膠片打印約150萬張,節約耗材成本2700萬元。 同時,在全市各醫院部署影像自助打印機,供患者自主打印,減輕醫院影像科打印膠片的負擔。患者可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工具掃描報告上的二維碼,獲取個人的影像資料,便于分享與保存。目前已累計上傳影像約1020萬人次,為群眾提供約706萬張的二維碼圖文報告。 我市借鑒“滴滴打車”的服務模式,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衛生專網將影像會診單送入搶單資源池,三甲醫院影像醫生通過醫生工作站或手機App即可搶單,快速為基層患者的報告進行審核、修改等操作,突破時間與地域上的限制,減少會診審核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截至7月7日,“醫學影像云”平臺累計完成會診113萬例,出報告時間從平均2個小時下降到6分鐘,直接實現了結果互認,基層群眾特別是山區海島居民就醫時間成本降低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