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仙游縣創新探索“片區黨委”模式,以黨建“紅線”串聯起資源、產業和人心,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提級加速。過去單打獨斗的村莊,如今跨越山水結成一個個“紅色片區”,共同蹚出一條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新路子,“1+1>2”的發展故事正在仙游大地持續書寫。 資源零散亂、發展質效慢、發展不平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這些不容忽視的瓶頸問題日益顯現。這些難題如何破解? 仙游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該縣探索跨村跨域建立“紅色片區”,推進村村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產業互聯,實現“連村成片、聯產構鏈、組團發展”。目前,全縣已組建15個片區組團項目臨時黨委,整合93個駐地單位、200多名專業人才組建“奔富專班”,引進龍頭企業實體化運營,全力打響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 大濟鎮舊稱善化里。去年7月,該鎮溪口、烏石、龍坂、溪車、文殊、古瀨6個村組建善化里片區黨委,以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入股,聯合成立善化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盤活舊廠房、閑置校舍等資源,打造3個鞋服“共富工坊”,帶動超過300名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工廠開到家門口,帶娃賺錢兩不誤!”文殊村村民陳大姐笑著說。 仙游縣立足片區內各村資源、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不同優勢,采取“片區統籌、跨村抱團、股份經營”等方式,先后建立共富開發、農業發展等企業平臺15個,引進14家第三方公司參與運營,落地強村富民工坊、共富工坊等返鄉投資項目40多個,實現產業抱團發展。 各“紅色片區”堅持因地制宜,推廣壯大文旦柚、枇杷、鐘山大米等名特優新農產品,做優特色產業。度尾鎮“柚相鄰”片區建立3個文旦柚品質提升綜合技術示范園,推廣不裂果的高品質文旦柚新品種2個。社硎鄉木蘭湖片區整合多方資金,盤活300余畝冬閑田,建設羊肚菌產業基地,將沉睡資源變為“致富資本”。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仙游縣還充分挖掘“紅色片區”內的古村落、紅色文化、田園風光等文旅資源,將各類景點串點成線,延伸拓展露營基地、特色民宿、主題研學、休閑采摘等業態,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