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秩序井然
公共晾曬區
仙糖小區新貌
活動室
充電區
縣城航拍 坑洼不平的巷道變得平坦整潔,樓宇外立面煥然一新,小區活動場所設施得到完善……這是我縣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帶來的美麗蛻變。 自2019年起,我縣連續五年把老舊小區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由縣住建局牽頭組建老舊小區改造專班,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原則,以“改”促變,以“變”促美,以“美”促興,讓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截至去年,全縣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6個,涉及老舊小區99個、2.79萬戶,連續3年獲評省級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評價績效優異縣,改造進度及每年開工完工率均居全市第一。 A 緊盯民生痛點 破解急難愁盼 縣住建局始終秉持“群眾滿意是最終目標”的理念,緊盯百姓急難愁盼,確保改造工程精準回應民生需求。 時下,步入壩壟社區,最直觀的變化發生在縣實驗小學新校區周邊。以往人車混雜、擁堵不堪的場景已被“最美放學路”取代,如今校門前彩色鋪裝的街道與統一美觀的店招相互映襯,共同構成社區一道亮麗風景。 不只是壩壟社區,針對洪橋社區龍宮老舊小區長期以來雨季雨水倒灌、排水不暢等問題,住建部門對雨污水管道進行升級改造,從根本上解決積水困擾;與此同時,面對龍仙老舊小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實際情況,該小區重點推進適老化改造,目前加裝電梯項目穩步推進中,建成后將極大提升居民出行便利。 借助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東風和資金支持,各小區將民生痛點納入整體改造規劃,不僅完成基礎改造,還同步實施景觀綠化、建筑立面更新等工程,通過合理規劃釋放更多公共空間,為居民創造更宜居的環境。 B 提升功能品質 優化居住體驗 9月5日,記者走進鯉城街道勝南老舊小區看到,工人們正手持打磨機,對小區坡道進行防滑處理。 “改造不僅要美觀,更要實用、安全、貼心?!毕捎慰h城發城市更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慶新介紹,該小區作為我縣老舊小區改造的典型示范項目,聚焦“微改造”解決居民生活中的“大問題”,除了對坡道進行防滑升級,勝南小區還增設了公共晾曬區、樓道扶手、非機動車充電樁等設施,切實提升小區468戶居民的生活便利性與安全感。 社區改造既要因地制宜,更要“改”出特色。 作為仙游老舊小區改造標桿的仙糖社區,創新“社區+文創”運營機制,盤活閑置資產,采用“情境重現”的方式,保留社區“糖”元素,按照“原樣原修、修舊如舊”原則,進行內部結構加固與外立面整治,保留社區內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原始的建筑風貌,打造全新綠色社區。2022年,仙糖老舊小區綠色社區樣板工程榮獲省品質提升綠色社區樣板工程第一名。 C 創新治理機制 實現長效惠民 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不僅要改得好,還得管得好。 “現在小區環境越來越好,居民都是自覺維持,物業服務也不錯。”在鯉南鎮新城花園小區住了20多年的林姓居民告訴記者。 據了解,新城花園小區積極探索居民自治新路徑,通過成立由社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及黨員志愿者組成的“紅色物業”聯盟,共同參與小區日常管理,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設施設備維護、鄰里糾紛調解等工作,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環,為全縣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今年7月下旬,我市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莆田市推進“好房子”建設行動方案》中,堅持以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為導向,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斗桨浮分刑岬?,要對已改造的老舊小區進行“回頭看”。 為避免“前改后亂”現象,縣住建局正積極探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由物業主管部門牽頭、屬地社區配合對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由“無人管”向“共治理”轉變。 縣住建局局長楊興表示,該局將繼續開展摸底調查,科學編制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生成改造項目儲備庫,并對有條件的老舊小區進行提升類改造,推動城市面貌煥新升級,助力打造宜居宜業新家園,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