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置碾米機房哼唱打油詩 “國慶來啊國慶來,五星紅旗飄上來。到處點燈又結彩,受苦的人站起來……”昨日,農民黃金達就著自己的一沓歌詞手寫稿,一邊翻著一邊輕輕吟唱。這數十首歌詞,全部出自他的手中。 黃金達是榜頭鎮蓮墘村人,年輕時做過許多營生,推車拉碳、運木頭等等,后來還成為碾米匠,他家里至今保留著碾米用的機器。如今碾米行業已漸漸被淘汰,原來的碾米店也成了便利店,69歲的黃金達便和老伴種菜買菜,貼補家用。 只有小學文化的黃金達卻十分愛看書,并從1999年開始寫詩歌。那時碾米生意還十分紅火,每天,站在轟鳴工作的碾米機前,忙碌的黃金達思路也不停歇。“每年都有國慶,國慶的歌卻那么少?”“現在的流行歌曲大多是歌唱愛情的,太缺乏精神內涵”……于是,黃金達一邊碾米,一邊創作。 除了愛看書,黃金達也喜歡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但凡有重大事情,黃金達都會動筆創作。奧運會舉辦時他寫了《奧運之詞》,汶川地震時寫了《沉痛之詞》。還根據節點,寫了《端陽節賽龍舟》、《元旦之歌》等等。 黃金達還把自己的手稿寄到各家媒體,希望有天自己寫的詩歌能登上大雅之堂。“我還給江西電視臺《紅歌會》欄目投過稿,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登上紅歌會。”談及此事,黃金達一邊摘下老花鏡,一邊瞇著眼回憶,粗糙的手里握著的手稿自然卷曲著,猶如他的徘徊。“聽說這個節目在浙江有分會場,我還特地趕到浙江,但是到了浙江,沒文化啊,連門在哪里都找不到,只能回來了。”黃金達說到此時又笑了。 黃金達告訴記者,自己年輕時聽到過乞丐詩,很多都記在腦子里了,現在寫的詩歌用方言吟唱也朗朗上口。閑暇之時,他也喜歡自己哼唱。話題漸漸打開之后,黃金達開口了。“兩只喜鵲團啊團,肯定旁邊有新聞。阿妹何年何月生,媒婆問話張真真……”低沉的聲音,簡樸的歌詞,流暢的旋律和押韻,是久違的莆仙韻味。 “紅歌會之后,我就很少投稿了。”黃金達有些氣餒。最近幾年,許多仙游之歌傳唱開來,又勾起了他的詩歌夢。“如果覺得我寫得可以,那我就多寫一些,寫一些關于仙游的,方方面面的內容。”有了觀眾,黃金達又興致高昂,他又心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