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繞下的村民別墅。
貧困戶在公園里打掃衛生。 8月15日,記者來到郊尾鎮伍獅村,只見青山綠水環繞下,幾十幢黃墻紅瓦、色彩明朗的別墅錯落有致,村部休閑公園里綠草萋萋、繁花似錦,構成一幅美麗山鄉新畫卷。得益于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這個昔日省級貧困村已實現了華麗轉身。 “如今我們村的面貌,真是大變樣。”回憶起過去,伍獅村黨支部書記王盛春十分感慨。該村是郊尾鎮唯一的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村伍獅村,村民住的是土坯房,村容村貌臟亂。其中,白埕自然村地處偏僻,66戶村民住宅多為年久失修的危房,還位于東溪水庫地災點,存在洪澇安全隱患。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市、縣、鎮、村多方籌集資金2300多萬元,實施白埕自然村整村搬遷項目和水庫移民避險解困工程,規劃建設28幢聯排別墅和1幢6層套房,安置該片區66戶284名村民。 今年6月,白埕新村全面竣工,村民高高興興地搬進了新家。記者看到,這里的別墅統一設計二層半框架結構,每戶建筑面積達300余平方米,套房面積每戶120平方米,外觀整齊氣派,黃墻紅瓦的莆仙風格分外醒目。通過造福工程、移民工程、舊房復墾等各項補助,該村6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沒花多少錢,就住進了新房子。 安置戶林鵬程的老房子在臺風暴雨中垮塌后,全家6口人一直在鎮上租房子住。白埕自然村整村搬遷安置中,他家得到了各項扶貧補助12.6萬元,通過搖號抽簽選中了2層半、總計310多平方米的聯體別墅。林鵬程高興地說:“多虧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才使我重歸故里,還住上了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別墅。” 林蔭小道清幽,休閑涼亭古樸,綠蔭叢中花團錦簇,還點綴這成排的休閑器材……記者看到,伍獅村村部旁邊的一塊荒地如今變了樣,這是該村打造的“黨建+扶貧”主題公園,該公園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已成為村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場所。正在公園打掃衛生的貧困戶蘇碧姐告訴記者,她今年75歲了,村里安排她到保潔員公益崗位上班,每天工作輕松,一個月有1400元工資,緩解了家境困難。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開展精準扶貧以來,伍獅村利用各級幫扶資金,努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投資60萬元入股民營加油站,每年為村集體增收9萬元;投資20萬元入股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利用村部、小學屋頂閑置空地,三期共投資65萬元,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8萬元。 該村依托地處東溪水庫旁的秀麗風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規劃建設一心(鄉村服務中心)、一路(古寨村韻風情路)、四區(生態休閑度假區、村莊文化保護區、農耕野趣拓展區、水庫親水體驗區)等項目。截至目前,已建成20畝桃花觀賞樂園,種植桃花300余株;建成荷花觀賞園,種植10畝。同時,發動村民共同參與開發,建設黃金百香果采摘園20余畝,成為村民脫貧增收又一特色產業。 伍獅村村民進出的主要通道,郊尾古店村至伍獅村4.9公里山路由于年久失修,崎嶇難行。該路段拓寬改造工程于上個月動工,計劃投資800萬元,改造后路幅寬度由原來的3.4米拓寬至7米,該村經濟發展“最后一公里”將打動,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藍圖,正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