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金在田間勞作 “我是個肯打拼的人,也相信肯吃苦付出,困難都會過去的,最終會有收獲”,正在甘蔗田間日常打理的郭開金說,今年如果天氣沒有霜凍,按預計可收入近70萬元,這樣自己也輕松了。郭開金臉上難掩喜悅告訴記者,自己今年除了種植38畝綠皮甘蔗外,開辟種植了13畝的香蕉和五百只雞。 郭開金,是度尾鎮礪山村村民。早年間,其母親患病長期住院,因此欠下外債。母親去世后,郭開金因積勞成疾,患上疾病,使這個原本就清貧的家更是雪上加霜,被列入省定精準扶貧戶。2016年,在度尾鎮政府幫助下,郭開金免息貸款了5萬元以及1.7萬元的扶貧資金后,再從親戚那借了20多萬元,承包了38畝水田種植綠皮甘蔗。農業種植也要靠天吃飯,因當年夏天幾次臺風來襲,導致甘蔗長勢不好,大片又甜又脆的甘蔗面臨銷售困境。好在,度尾鎮黨委書記官金華、鎮長蔡俊賓帶領全鎮干部們集思廣益,最終幫助郭開金夫婦度過難關。 郭開金脫貧的故事在度尾鎮脫貧攻堅工作中較為典型。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度尾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常務副組長,黨政班子成員為副組長,鎮直有關部分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分管領導兼任主任。出臺度尾鎮精準扶貧掛鉤幫扶工作方案,落實干部一對一掛鉤幫扶,做到幫扶全覆蓋,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做到因戶因人施策。 該鎮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2戶(其中國定貧困戶261戶760人,省定貧困戶271戶822人),貧困人口數1582人,2017年實現全部脫貧。貧困村1個(屏山村)。鎮黨委、政府堅持從全局出發、立足產業實際和貧困戶具體情況,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突破口。在充分調研、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湘溪、云水、屏山、后埔、洋坂、霞溪、礪山、仙竹、中岳、下洲社區等14個條件相對成熟的村居進行分類指導,通過鎮政府搭建平臺,進行扶貧資源整合和產業整體規劃,探索發展符合各村居實際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到三個統一:一是統一土地承包經營流轉;二是統一生產經營管理;三是統一扶貧資金管理,將扶貧資金優先傾斜產業項目,作為每戶貧困戶入股產業基地的合作資本金與扶助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共落實產業扶貧資金189.8萬元,有367戶1246人入股集體產業享受收益分紅并提供123個就業崗位;扶持個人發展產業40戶129人。在產業助力扶貧的格局的帶動下,2018年1月份我鎮度峰社區、東峰村、中峰村、云居村依托中央專項扶貧資金,成立了4個新的產業基地,帶動107戶319人增收。 在仙竹村的百香果扶貧產業基地里,香濃的百香果味道沁人心脾。來自屏山村的果販鄭長生正在果棚里認真摘選百香果,時不時向旁人介紹其手中的百香果。鄭長生告訴記者,由于仙竹村的地高,土壤肥沃,空氣和水質都好,因此百香果的產量與口感都比別處的百香果好,自己已經來收購好幾回了。 仙竹村百香果扶貧產業基地,種植百香果5000多株,共50畝,至目前已經采摘了1千多公斤。仙竹村百香果扶貧產業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照目前這樣趨勢來看,今年效益應該不錯。 據介紹,該基地是由仙竹村苦筍專業合作社與本村25戶精準扶貧戶股份制聯合經營,股份投資各50%,產業盈虧按投資額分配,并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分設負責人、會計、出納等。同時,貧困戶們還可在基地里務工,男工一天150元,女工一天120元,以增加經濟收入。 “我們通過排查,度尾鎮還有五個村沒有產業基地”,度尾鎮黨委書記官金華告訴記者,下一步該鎮將通過百日會戰,督促五個村,盡快建設產業基地,確保度尾鎮十九個村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基地,確保精準扶貧戶穩定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