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炎高速游洋(岐山)互通口四通八達。
環境優美的仙游城區道路。 橫跨青山綠水的橋梁,掩映在綠樹鮮花中的農村公路,穿山越嶺的盤山公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現代化的高速鐵路……40年波瀾壯闊,40年跨越發展,在改革開放的浩蕩浪潮中,仙游縣交通運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條條道路、一座座橋梁,猶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線”和城市的“毛細血管”,助力仙游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仙游縣全面推進公路建設,構筑普通公路主干路網框架,優化全縣道路網絡體系,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約31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8公里,國道31公里,省道78公里,農村公路約2950公里(其中縣道358公里、鄉村道2592公里),全縣公路橋梁共727座,基本實現“縣鄉暢通、鄉村貫通、村村互通”的建設目標,形成了一條承南啟北、貫通東西的立體、開放、便捷大通道,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文化興、生態美”的新時代美麗新仙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路網串聯拉框架 冬日時節,記者驅車從仙港大道駛出,在城區學府路前行,放眼望去,整條道路寬敞整潔、整齊劃一,兩旁一排排高低錯落的綠化樹猶如“綠色飄帶”環繞飛揚,十分亮麗。 談起現在城區道路的變化,60多歲的市民林元順告訴記者,1978年,在木蘭溪仙游城區段,只有一座城關大橋可通行,從城南走到城北不僅十分不便,而且路面坑坑洼洼、泥濘難行,如今,7公里長的木蘭溪仙游城區段建起了蘭溪大橋、玉井大橋等7座公路橋,大大方便出行的同時,和美麗的木蘭溪防洪景觀工程、以及周圍林立的高樓遙相呼應,風景甚是迷人。 從連接鯉北和鯉南的一座橋梁變成如今的7座,從坑坑洼洼的路面到如今舒適暢行的城區環路,隨著仙游主城區“堵點”一個接一個消除,交通“節點”一個接一個打通,讓生活在仙游的人明顯感覺到,道路變寬變靚了,城區框架不斷拉大,出行更加便捷順暢,環境更加優美了。 近年來,仙游大力推進路網聯通工作,城區多條原有公路相連,大大拓展城區空間,方便了居民出行。縣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仙游通過城區“環路”路網建設,讓清源路、學府路、西一環路、東一環路、學府路、八二五大街等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道路聯通網,溝通了城市南北,市政道路里程超150公里,逐步突破“大縣小縣城”的格局,以“三橫三縱一軸”城市格局為發展重點,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1.6平方公里。 如今的仙游,不斷完善的城區路網使得市民無論是在城區之間穿行或者是上高速,都將更加便捷,通過城區環路與仙港大道等相連至莆田、泉州等地的路程大大縮短,仙游與莆田市區半小時生活圈已然形成,一座煥然一新的美麗宜居新城讓生活這里的人們倍感幸福。 ■鄉村貫通動脈路 12月5日,雖然有些寒意,但是在擬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仙游縣菜溪巖風景區,依然有不少游客前來感受這里的“百景千姿”。 前來旅游的福州游客蔡愛蘭告訴記者,很久之前就聽說過“百景千姿觀不盡,八閩勝地菜溪先”的詩句,在微信朋友圈也經常看到朋友曬出菜溪巖心動石的照片,原以為奇特的自然景觀都在偏遠地區,但是當天來了發現道路不僅互聯互通,景區路口不遠處就可以和高速路相連,她從福州過來不用1小時,十分便捷。 蔡愛蘭的感受也是很多老菜溪人的感受,在他們的記憶里,改革開放初,山區地方交通非常不便,每次出門都是步行山路、小路、土路,不要說是去仙游城區,有時候要走一天才能進城買點物資。 “地處崇山峻嶺、地勢險要的仙游北部山區鄉鎮,當時內外交通十分不便。”今年43歲的縣交通局規劃建設股負責人王國斌介紹,他是石蒼鄉人,那時候村與村之間、鄉與鄉之間的交通瓶頸非常明顯,每次上學都要步行6公里的山路、小路,如果是去縣區參加考試,他都是提前一天出發。 菜溪鄉只是那個年代仙游山區出行不便的一個縮影。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仙游爭取了聯二線、縱三線及橫七線列入國省干線公路網規劃,全市七條國省干線仙游占到6條,規劃里程約200公里,同時爭取了“鎮鎮有干線”路網規劃公路約100公里,進一步保障了鄉鎮干線公路通行需要。 通過鄉鎮道路合理規劃建設,縣區通往最遠山區的鄉鎮路程也只有40多公里,基本實現了縣鄉暢通、鄉村貫通。王國斌介紹,與國省干道一同發展的,還有全縣325個村的村道建設。眼下,仙游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各條串聯的路網,大大縮短了各鄉鎮的距離,而且也使得擁有人文旅游、林木礦產、水電風能等豐富原生態資源的北部山區可以打開山門連通天下,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群眾的“致富路”和幸福生活的“開心路”。 而眼下,在連接游洋、鐘山、榜頭的縱三線公路仙游段項目工地施工現場,到處都是轟隆隆的機器聲,工程正全力施工,確保明年9-10月完工。屆時,橫貫東西的聯二線與貫穿南北的縱三線連成一線,將全面打通仙游山區對外通道,形成互聯互通的環山區公路網,極大帶動北部山區旅游、生態農業等綜合發展,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發展。 ■立體交通助騰飛 今年5月7日,莆炎高速莆田段仙游游洋(岐山)互通口正式通車。不僅大大方便游洋、石蒼、鐘山等鄉鎮的互聯互通,也讓前來北部山區的游客少堵在“路上”,多留在風景里。 至此,仙游境內的高速互通口上升到8個。莆田高速公路管理公司養護中心仙游站站長鄭建山告訴記者,改革開放40年來,仙游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從之前的1個高速互通口到如今的8個,高速公路網也從之前的4.3公里擴大至108公里。 眼下,仙游車輛進入莆永高速公路后幾乎不用下高速,只要通過各個樞紐轉換,就可抵達目的地。互通便捷的樞紐口使得仙游縣18個鄉鎮,除社硎鄉外,基本上實現17個鄉鎮街道20分鐘內上高速。 而更可喜的是,2015年2月4日,仙游(楓亭)動車站正式通車運營,使得仙游真正邁入“高鐵”時代。便捷的“高鐵”不僅讓市民出行更加快捷,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心劑”。 高速通則事事通,這些互通口對融入海西路網、推動內外路網互聯互通,城鄉資源整合共享,實現交通路網與臨港工業帶、城區生活圈、物流圈的相互融合與滲透有著巨大的作用,圍繞“立體交通”布局,目前,仙游形成了仙港工業園區、楓亭工業園區等多個經濟開發區。 如今,仙游通過內環外聯交通格局,拓展鐵路、公路、高速多式聯運,快捷、通暢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逐步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隙銜接”,為仙游落實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一步,仙游縣還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拓展交通運輸發展,加快高速路,以及聯二線、縱三線、聯十一線、橫七線、仙菜線及木蘭大道等干線公路建設,同時進一步推動農村公路提升改造,規劃至2030年國省干線公路仙游段總里程約200公里,助推新時代美麗新仙游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