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薯9號喜獲豐收
該品種地瓜用于制作淀粉 眼下,正是地瓜豐收的時節。蓋尾鎮東許村農戶陳慶森在自己的田地,竟然刨出了個“地瓜王”,一般的地瓜就是一兩斤重,但這個地瓜足足有4公斤重。12月23日,記者也前來一睹這個“地瓜王”。 記者看到,這個“巨無霸”地瓜是這批刨出來的地瓜中個頭最大的,重量達4公斤,長度達42厘米,最大周長為45厘米,是日常見到地瓜的4倍以上。 據陳慶森介紹,這些個頭龐大、產量頗高的地瓜品種叫泉薯9號,是他三年前從泉州引回來的品種,一畝可種植2500棵,畝產可達5800公斤,產量十分喜人。 陳慶森說,這個品種主要是用來加工淀粉。目前,100斤的地瓜經過加工,可以制作出8公斤的淀粉。在他家中,記者看到一應俱全的地瓜粉制作機械,農場里新刨出的地瓜通過清洗、攪碎、分離、過濾、沉淀、翻曬等工序,生產出的淀粉潔白喜人,在市場上頗受青睞。 個頭大、淀粉含量高,如此喜人的地瓜與陳慶森科學種植是分不開的。他通過改變甘薯的施肥結構配比,并從內蒙古購進專業有機肥,原來畝產1500公斤的甘薯增產至2500公斤。但他并不滿足于此,多方求教農技人員,尋求農技新突破,在縣老科協和蓋尾鎮農技站指導下,他成功地引進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精心栽培下,地里所產的甘薯不僅個大味甜,而且畝產量再次提高今年的6500公斤。 “采用地膜覆蓋,不但產量高,而且全年僅進行一次性施肥,免去中耕除草、灌溉、噴藥等田間管理環節,每畝可節省用工25個工作日。”陳慶森告訴記者。嘗到科技種田甜頭后,陳慶森不斷擴大農技研究的范圍。比如他今年種植的8畝秋花生,也采用地膜覆蓋,畝產量可達300公斤,比常規種植增產八成。 據了解,陳慶森還申請注冊了慶森家庭農場,并掛牌農業新科技示范田,在村里推廣開來,輻射了周邊農戶。看得見的效益,讓農戶們紛紛上門求教,陳慶森總是把自己的新技術、新品種傾囊相授,帶動鄉親們一起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