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榜頭鎮光埔村,只見成片荒山變了模樣,一株株新栽種的油茶挺立山坡上,長勢喜人。“在村集體引導下,目前家家戶戶種油茶。”該村黨支部書記鄭玉璧說,茶油產業不僅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更走出了帶領群眾致富的新路子。 榜頭鎮光埔村山多田少,村民紛紛外出務工,經濟發展滯后。在以往,該村沒有村財收入,是個“空殼村”。為了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去年以來,該村因地制宜,引導農戶培育油茶特色產業,成立了光林油茶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植“致富樹”。 為什么選擇發展油茶?鄭玉璧透露,近年來茶籽油在市場上備受青睞,價格一路上漲至每公斤200元以上,讓大家看到了商機。在品種的選擇上,該村從菜溪鄉引進國家科技推廣的優良品種——小果油茶,有出油率高、品質好、產量大等諸多優勢。去年年底,首批種下的200余畝油茶,目前全部成活,長勢良好。 記者了解到,這一批油茶除了村集體占40%的股份外,還有70余戶村民以股份制的形式,投資油茶基地。 鄭玉璧說,現在村里的農戶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植油茶,少的二三畝,多的十幾畝,形成了“戶戶有產業,家家能增收”的良好發展勢頭。此外,該村還引導兩戶貧困戶,將上級扶貧資金一萬元入股油茶基地,“貧困戶不花一分錢,就能當股東領分紅。” 據了解,油茶樹適應性強、管理簡單,而且一次種植,幾十年都可以收益。關于產值問題,鄭玉璧算了一筆賬:油茶種植三至四年可掛果采收,五年就可以進入豐產期,隨著樹齡增長產量還會遞增。投產后,每畝油茶可采收茶籽100多公斤,可榨出茶油20多公斤,市面上的茶油價格每公斤漲到了200—240元,這樣每畝地年產值4000余元,經濟效益可觀。如此一來,單單是村集體收入,一年就可以達到20萬元以上。 記者了解到,這個基地開發以來,也帶動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再就業,在基地務工的農戶二三十人,每天工資1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