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以前都是桉樹、竹子,去年我們砍了改種油茶,3年后就可以掛果,油茶的收入高多了!”10月2日,看著線路下一株株已經成活的油茶樹,福建仙游縣游洋鎮霞峰村林農陳向東笑容滿面。 仙游是個典型的沿海山區縣,八山一水一分田。近年來,隨著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電網建設速度加快的同時,農戶也在山頭大面積種植巨尾桉、毛竹等高桿速生植物。據不完全統計,全縣電網有超過50%的高壓輸電線路處于深山中,由此產生的山區電力線路走廊下方超高樹木與上方運行中的電力線路的安全距離不足的“樹線”矛盾也變得越來越多。 林農們認為,把巨尾桉、毛竹砍掉后,青賠只是一次性的,要是不砍掉,一整年還有春筍冬筍等等收益。不砍樹,電網安全、林農的人身財產安全難以保障;砍樹,供電公司成為眾矢之的,處處受到責難。難以調和的“樹線”矛盾也成了政府、林業局的頭疼不已的“疑難雜癥”。 為此,國網仙游縣供電公司在經過調研、討論,并與霞峰村及林農溝通后,與地方政府、林業部門積極探索,圍繞林農的核心利益,兼顧環保、山林防火、經濟發展,形成政企聯動合力,引導林農轉變傳統思想、種植觀念及發展模式,共同建設電力線路走廊防火經濟林帶。試點將途經該村的10千伏霞峰分線下的巨尾桉、毛竹等高桿速生植物進行清理,選擇改種生長快且抗火性強的油茶樹,既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又能提升供電安全可靠性、創造經濟效益。 據統計,油茶豐產后每畝年平均可收山茶油成品100多斤,大大超過種植桉樹、毛竹的收入。為林農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林農的態度也就轉變了,“樹線”矛盾頑疾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也給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林農愿意主動改種油茶樹,對于我們來說也解決了心頭大患。”游洋鎮林業站站長梁文宗說,巨尾桉、毛竹是易燃植物,一旦發生山火,火勢比較難控制;加上巨尾桉、毛竹生長迅速,“侵略性”強,容易破壞生態平衡,造成水土流失等后果。項目前期,林業部門對霞峰村林地進行勘察,土質松軟、海拔適宜,適合種植油茶,共同建設電力線路走廊生物防火經濟林帶項目,也能有效防范山火,治理環境問題,緩解水土流失情況,保護當地生態的平衡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讓林農們不僅可以獲得竹木砍伐的賠補,而且,林業局負責管護廊道下的樹種2年,2年后確保成活率100%交還到林農們手中。 目前,在游洋鎮霞峰村試點完成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長度達1900米、面積50畝,每年可以節約通道每公里運維人工費用上千元,林農每畝可增收2萬元以上,實現了當地政府、林業部門、供電公司、林農的多方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