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楓亭鎮上楓江北大街上,一間名為德治書屋的店鋪顯得格外清幽。德治書屋的主人高秋林,多年如一日在館里忙活。這個圖書館就是他的家。 平日里,高秋林4點多醒來,做個早飯。5點爬到七樓頂層,照顧花圃。用完早餐后,8點準時騎行兩里路到鎮上的老年協會,幫忙整理報紙。一兩個小時后,回到家中,打開家門,迎接前來圖書館的人們。 1975年,高秋林就職于仙游縣公安局,那時他著手籌辦高林圖書館,頗受同事的青睞。退休后,他把2000多本書搬回家。就這樣經年累月,他用多種渠道,從各地將1萬多冊書、10萬多張報紙搬回家,其中完整保存了自1984年至今的《福建日報》。不少人慕名而來,多的時候,他的小圖書館會擠滿四五百人。 有一次,家里沒米了。高秋林揣著錢上街,結果抱回來一大摞書。“碰到書攤、書店,總是忍不住要去看看有什么好書。”他說,如果碰上好書了,那一定是要買回來的。現在,他的圖書館里設有偵探、地理、歷史等專柜。 與德治書屋齊名,高秋林的德行也常為人所道。70歲的時候,他當選社區平安協會會長。誰家有糾紛、要上訴,都來他這里請教一番。偶爾他也受邀前去學校講課。“我在公安待了23年,經手的青少年犯罪事例數不清。”課堂上他可以結合很多真人真事,生動地向學生進行教育,學生也愛聽。 在生活上,他擁有一套自己的節儉法:洗碗的水,一定端去頂樓澆花。很少出門下館子。去市場買菜,賣菜的笑話他一個月幾千塊錢退休金,卻專挑一斤幾毛錢的茄子買。“它們只是長得丑而已。”已近90歲高齡的他,還有長壽的秘訣,“就是每頓飯不吃過飽,少食多餐,煙酒不沾”。他還常常在午睡過后,燉點水果汁喝。 對高秋林而言,行善是舉手之勞。前些天,鄰居送來了一萬元,那是二十幾年前,他借給人家蓋房子急用的。“我一直以為他不會還了,但好心終究是會有回報的。”他說。 1995年,高秋林開始辦畫展,主題是贊揚黨的事業。今年,他花了幾個月時間,邀請全國各地的書畫家朋友,舉辦了一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展覽。“自參加工作以后我有了工資、蓋了房子,生活慢慢地好了起來。我一直覺得自己受惠于共產黨,退休后還理應為黨再做一些事情。”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