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世霖,1937年生于仙游鯉城洪橋街,號書卿,為紀念祖籍瑯岐,故名瑯岐后人。自幼聰慧,志趣丹青,受李耕高足陳薰的藝術熏陶,幾經歷煉,奠定扎實的國畫基礎。緣于陳薰引薦拜識了李耕大師,從此,系統學習李門畫藝,臨池研墨,聆聽李耕大師諄諄教誨,才藝日臻長進。1948年,考進上海美專國畫系,師從劉海粟、潘天壽等知名教授,身提面授,體會傳統的神髓,融化到創作中來,溶鑄自身的藝術風格。爾后,他和洪世清同學轉道指墨畫,更富造詣。解放后,他在家鄉幾所中學從事美術教育事業四十余載,春華秋實,培育滿園桃李,四季飄香。 幾十年來,邵世霖敢破古人之先例,勇于探索,憑著獨特的指墨技法,獨領風騷,成為畫壇的佼佼者。指墨為“無墨筆痕”,據文獻記載,以指繪畫始于唐,盛于清初,在中國畫中別立一格。邵世霖以其豐厚的思維感受,深厚的功底,發揮筆墨神韻,功成名就,碩果累累。筆者認為,成就邵世霖揄揚畫壇的唯是獨特的手指畫。指畫題材廣泛,涉獵人物、山水、花鳥,人物融古貫今,樸拙自然,千姿百態,無論構圖、立意、線條、色彩,別出心裁。諸如道釋、高士和歷史人物,《十八學士登瀛洲》《赤壁夜游》《達摩祖師》(如圖)《羅漢》……場景宏大,布局奇崛,蒼勁豪邁,人物栩栩如生,形神兼備。其潑墨潑彩的山水畫,清新明快、風光旖旎,炫麗誘人,如詩如畫,諸如仙游“四大景”:九鯉、麥斜、菜溪、天馬的風光。花卉、絲瓜,“四藤本”,給人輕松,優柔,清香的享受,堪稱上乘之作,極具“海派風韻”。 邵世霖數十年守望硯田,成就斐然。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參加國內外書畫大展并獲獎。1993年,《達摩》在國際佛教書畫展獲獎被白馬寺列為珍品收藏。美國加州大學、宜興美術館、徐悲鴻紀念館收藏其多幅作品。1994年慶祝國慶45周年,獲海內外書畫大賽國際銀獎藝術家……2001年作品參加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李耕畫派暨莆田市書畫展》。作品流傳美國、日本、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指畫藝術入選《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中國手指畫家大觀》《中國美術家》等十幾部辭書。曾是中國手指畫研究會顧問、福建省逸仙藝苑畫師、東方美院客座教授、李耕畫院畫師。 2003年出版《中國當代畫家·邵世霖畫集》收入指畫、筆畫60多幅,在社會產生一定影響。許懷中寫序評述:“他的人物造型似乎有意吸收了明清小說繡像的特長,寓寫意與幽默之間,給人平淡中見天真之感。”著名畫家姚天沐題詞點贊:“指墨一絕”。 老驥伏櫪,系身于藝術追求,樂為人師,授徒育人,撰寫有關繼承仙游畫派藝術,發揚光大的理論文稿,熱心參與家鄉文化藝事。如今,邵世霖先生雖已作古,但翰墨瑰品,厚德風范倍值后人追思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