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耄耋之年,卻還熱衷根藝創作,收集奇形怪狀根材等“朽木”,經過巧妙構思、精心創作,把一件件不起眼、沒有主題的樹根經過“畫龍點睛”式的雕琢,變成獨樹一幟的精美根藝品(如圖),從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和充實,讓粗糙的根材化腐朽為神奇,被省內外許多愛好者收藏,他就是今年81歲的陳職儀。 陳職儀1963年從仙游師范畢業后留校任教,后任仙游首位博物館館長、文博副研究員,以及政協委員,數十年專注文博考古,搶救保護文物,堅守硯田,以書畫與臺胞結緣,搭起溝通海峽兩岸同胞情感的文化橋。2004年被聘為省文史館館員。 退休前,他潛心文博考古研究,跋涉仙游的山山水水,實地勘察名勝古跡,查閱甲骨、金文、石鼓典籍和歷史文博資料,發動群眾搶救保護文物,征集碑文石刻和流散文物300多件,維修古建筑80多處,古墓葬50多座,編撰文物普查資料刊物《仙游文物》,撰寫發表《為蔡襄冠“宋四大家”書品正名》《林龍江與仙游地區的“三一教”》《學隸書三字經》《閩臺通風的歷史淵源考》《蔡襄蔡京的書法藝術在宋代的歷史地位》等多篇高質量的考古文博論文,為仙游文物考古立下創始之功,曾榮獲“福建省文物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從事文博工作之余,自小酷愛書畫的他兼作書畫,耕耘“硯田”,博覽古代法帖,師古創新,行草皆雅,篆隸見長,隸書端莊渾樸,且擅長繪畫人物、花卉,博得社會和書法界的高度贊譽,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昭君出塞》《達摩》《觀音送子》《赤壁懷古》《西江紅》等作品獲獎30多次。他與鄭畢揚、鄭新儒合作,花費2年多時間完成長60米、寬0.8米的作品《奧運冠軍冠頂聯長卷》,被選送奧林匹克之旅——“中國印象·水墨華夏”名家書畫藝術作品展,榮獲書法類特等獎并晉京領獎。 退休后,閑不下來的他,癡迷于根雕、書法、太極和下鄉考古……生活過得充實裕如,自得其樂,他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回報社會,以不服老的精神雕琢自己的快樂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