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囊山寺,位于荔涵東大道北側,始建于唐中和元年。寺廟鼎盛時常住極盛,擁良田數百頃,歲收谷逾萬石。在唐乾寧年間,就有瑯琊王王審知賜予太平、霞塘、南隱等處上百頃莊田;而后在宋乾德年間,平海軍節度使陳洪進又賜予金壇莊田二十頃。唐宋之際古驛道沿囊山而行,故常設驛站于此。驛道北通福州,南抵泉漳,僧眾往來,熙熙攘攘,寺中齋堂一粥一餐,以平等之心接待十方往來僧眾膳食所需。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名士途經驛道,夜宿寺中,詠志抒懷。北宋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和茶學家蔡襄經徑驛道時,亦多次進出囊山寺,留下了詩文和書法佳作。 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蔡襄、蔡高兄弟由于學業成績優異,被興化軍府學推薦前往開封府,參加在國子監舉行的進士初試。由于經濟拮據,十七歲的蔡襄攜幼弟徒步西上,投宿囊山寺,結識了禪居的宏師,相談甚歡,引為知己。西上開封途中歷經艱難困厄,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抵京的蔡襄于天圣八年獲鄉試第一名,天圣九年登進士甲科第十名,步入仕途。 北宋康定二年(1041年),在京供職的蔡襄謁告歸覲。蔡襄工于手書,此時已被認為是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命其書寫《尚書·無逸》篇列置左右。他亦頗自惜重,不輕易為人題字。青春作伴好還鄉的他身心愉悅,途經囊山,欣然用楷法題寫了當時名士陳伯孫的詩句: 六合萬籟息, 秋林月正暉。 琴中傳不盡, 石上坐忘歸。 賞析:此刻高八尺,廣七尺三寸,四行,行五字,字徑一尺三寸,末款一行細字。君謨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惜原摩崖題刻已毀壞,現存近代石刻摹本于囊山寺內。 其間,蔡襄進出囊山寺還寫下描繪囊山山景的七絕《囊山寺石屏軒》,詩曰: 巉巖山勢插長空, 峢巘參差間竹叢。 背若垂囊添重負, 辟天坐鎮海門東。 賞析:囊山雄鎮山勢險峻,高聳入云,奇石怪峰從竹叢間隱約透出。石屏軒倚靠著厚重的囊山,自上俯視木蘭溪匯入大海,頗為壯觀。 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蔡襄卸任泉州知州,奉詔還京。再次途經囊山,并遇到了故人宏師。回首自己自登第以來,奔走國事三十年來,恪盡職守,興利除弊,畢生精力盡萃于此,而今兩鬢斑白,不由感慨萬千,揮毫寫下《過囊山題宏師室》,詩曰: 三十年前登第初, 青衫羸馬謁禪居。 鬢毛白盡猶奔走, 慚愧高人得自如。 還京后,蔡襄出任翰林院學士,權理三司使,主管朝廷財政。又七年(1067年),蔡襄病逝在仙游縣家中,享年五十六歲,南宋初追謚“忠惠”。古人、古詩、名寺、名山,因緣和合而生,時過境遷仍能動人心弦。值此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從陳洪進、蔡襄故里——楓亭古鎮搬遷至囊山山麓,觀陳洪進賜田和蔡襄石刻,頗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又有兩地自古情長的感慨。故梳理文獻,記錄下這樁軼事。 圖①:蔡君謨書陳伯孫詩石刻。 圖②:囊山寺,又名囊山慈壽寺,開山祖師妙應禪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