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蘭石村民將枇杷葉送到公司銷售,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6月20日上午,位于仙游縣書峰鄉蘭石村的莆田市潤芝昌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門前,陸續有村民挑著大麻袋前來過磅。一手交貨一手收錢,個個喜形于色。66歲的李秀珍高興地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我賣了100多公斤枇杷葉,一上午就賺了128元錢。” 蘭石村是仙游北部山區的革命老區村、省級貧困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湄洲日報社等部門合力幫扶下,已于2017年脫貧甩帽。如何鞏固脫貧成效,解決該村占1/10人口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是關鍵。市直駐村第一書記與村兩委一班人從該村“搖錢樹”——枇杷樹上做文章,通過省農科院掛職漳州市云霄縣的蘭石籍副縣長李賡牽線搭橋,引進枇杷花、葉深加工生產技術,延伸枇杷產業鏈,由片仔癀枇杷葉茶生產商——漳州市德潤康食品有限公司提供技術、吸引泉州2家民營企業投資,盤活蘭石村廢棄校舍,成立莆田市潤芝昌食品有限公司,對接屠呦呦諾貝爾獎團隊主創科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巢志茂博士生導師,借助高校科研高地智力優勢,利用臺灣逢甲大學納米陶瓷電熱簿膜遠紅外線烘焙技術,向村民收購枇杷樹每年疏下的廢棄花、葉,深加工為枇杷花茶、葉茶,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保民生,助力鄉村振興。 公司車間里,發酵機、烘焙機嗡嗡作響,火熱的生產場景不亞于室外炙熱的高溫。該公司生產廠長黃嘉建對記者說,2019年5月,枇杷葉花茶項目簽約,12月建成即投產,半發酵、全發酵枇杷葉茶、半發酵、全發酵枇杷花茶4款產品正式上市,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上市。即便是疫情期間,產銷也未受到多大影響。 記者在村里采訪,提起“潤芝昌”,村民們齊夸是個聚寶盆。李秀珍的兒子去年10月突發腦溢血不幸去世,腿腳不便的丈夫無法外出務工,家庭陷入困境。去年,公司向村民收購枇杷花、葉,給她的家庭帶來轉機。李秀珍天天上山疏花、葉,送到公司收購,每天收入都穩定在100元以上。 蘭石村黨總支書記鄭清林介紹,該村近5000人口,除了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常年在家的50歲以上貧困勞動力有500多人。如今,絕大多數貧困勞動力的生計都和“潤芝昌”掛上了鉤,每年7個月的枇杷疏花、葉季和常年枇杷葉修剪期,他們幾乎天天車拉、肩挑,源源不斷地將一袋袋枇杷花、葉送到“潤芝昌”深加工。由單純的賣枇杷果2個月收入,變為年年有、月月有收入;村財每年也有6000多元的場地租金收入。同時,結合名貴植物園等,通過旅游觀光工廠+文創形式,助力鄉村振興。 黃嘉建告訴記者,村民僅賣枇杷花、葉一項,人均月收入就有1200元以上。該公司常年雇傭的15名村民工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每年7個月生產旺季雇傭的30名村民季節工月收入也在3000元以上。 公司副總經理、監事黃加敬對記者表示,公司主打的枇杷葉茶潤肺清燥。今年,該公司產品線下、線上齊發力,銷售勢頭良好。線下已打入莆田寶媽等知名實體店和廈門美好集團在全國的數百家門店,線上的微商、抖音、網紅帶貨直播銷售已全面鋪開,業績飆紅,今年,公司可望實現銷售收入超百萬元。將來,公司還將研發生產枇杷玉液和枇杷花露罐裝等產品,搶占食品飲料市場,隨著銷量的攀升和產品多元化,作為材料提供方的蘭石村民,荷包將越來越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