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書峰鄉邀請中國園藝學會枇杷分會理事長、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林順權博士返鄉,就“優質枇杷技術種植”作專題輔導講座,給鄉扶貧辦、農業服務中心干部、各村主干、種植大戶等100多人充電,以進一步提升書峰枇杷品質品牌。 枇杷是書峰鄉傳統的名特優農產品,栽培歷史悠久。栽培品種較多,主要有“早鐘六號”“中紅”“解放鐘”等,主要分布在書峰、四黃、蘭石、錦鯉等6個村,總面積達2萬畝,另有國家級枇杷栽培標準化示范區擴建“貴妃白”優良品種1000畝,年產量約9800多噸。書峰枇杷憑著好品質、好口碑從仙游走向全國,并成功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中國森林食品認證稱號。 在打好脫貧攻堅戰中,該鄉把搞活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頭等大事,立足枇杷這一金字招牌,依托書峰枇杷協會,引導全鄉枇杷產業化經營。該鄉成立了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書峰”牌商標枇杷,已初步形成鮮枇杷、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糕等產業鏈,枇杷產業凸顯強村富民效應,今年產值創歷史新高,突破1.2億元。 鄉黨委書記張春志介紹,該鄉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人才保障等一系列措施打開更廣闊的枇杷產業發展大門。為破解專業人才匱乏的難題,該鄉正在洽談一個現代化的農場管理團隊,計劃整合一批相對集中的枇杷種植區,采用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方式,進行規模化的種植養護。此外,該鄉已與省農科院枇杷專業的農技師取得聯系,191戶貧困戶嫁接了100畝枇杷優良品種,且通過技術改良,探索延長枇杷季。 “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每年3月到5月份,書峰遍地金黃,吸引了經銷商、自駕族、采摘客前往體驗采摘和觀賞樂趣。可由于扎堆上市,沒能及時采摘銷售的一部分枇杷面臨著儲存問題。“鄉里選址書峰村柳林自然村,投資45萬元在2019年底枇杷季到來前建成一座總庫容達500立方米的冷藏庫,解決了枇杷的儲存問題。”鄉長張杰說。 為拓展市場銷售渠道,延伸枇杷產業鏈,提高枇杷附加值,增加果農收入,該鄉除了堅持每年舉行枇杷節,還與市縣鄉村振興集團、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中國人壽等商討敲定網上農產品銷售平臺的入駐方案,明確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模式,結合鄉村旅游、農民豐收節,微信、抖音帶貨等多樣化的銷售形式,促進枇杷銷售和農民增收致富。 目前,該鄉打造書峰鄉枇杷產業示范基地3000畝,引進潤芝昌食品有限公司落戶蘭石村生產枇杷花茶、枇杷葉茶,引導建立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果脯等相關的深加工農產品,打造更為豐富的產業鏈條,進一步壯大書峰枇杷產業。 此外,該鄉還積極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依托規模化的枇杷種植,計劃將枇杷生產和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讓一些枇杷產區搖身變成農事體驗、觀光、休閑的枇杷觀光景區,盡快高質量實現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