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生互動 在楓亭職業學校,59歲的鄭建亭正在教室里上課,解析閱讀理解《南瓜的滋味》一文。“好,現在分小組進行討論。”鄭建亭話音剛落,全班同學都有序行動起來,幾十秒后,大家坐到了新的桌位上,開始討論。 細心觀察講臺上的鄭建亭,會發現他的面部稍微有些不自然。2012年,帶狀皰疹引起面癱,鄭建亭右邊臉部突然不受控制,就連進食都很困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鄭建亭一節課也沒落下。“誰能不生病?那時候教七年級,上課以板書為主,和孩子們之間配合很默契。”這樣的“手語課”堅持了一周,通過治療,鄭建亭逐漸恢復。現在他的右臉依然僵硬,左右臉顯得有些不對稱,但對工作生活已經沒有影響。“沒請假,也沒退縮過,就是想辦法克服。”鄭建亭告訴記者,盡管針灸治療過程很痛,但是對教學他不能馬虎。 這位“面癱”老教師在課堂上,卻是一位“表情包”教師。“課堂是動態的,經常進行討論。老師上課有時還會演唱流行歌曲或者莆仙戲曲,根本不會睡著。”七年(4)班學生余劍彬笑著說。 鄭建亭還是課改的先行者。“從汽車駕駛培訓中得到啟示,培訓全程都是學員在掌握方向盤,教練則是在副駕駛座指導,課堂也當如此,以學生為主。”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出現的那一幕。“小組評價”教學法,將不同成績的學生進行搭配,組成語文學習小組,同學之間不僅互相交流,同時互相評價。 翻開學生作文本,右側批改一欄上方是寫作要求:字數600,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接著是學生自評的分數,以及組評分數。文末還有學生評語。 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做什么呢?每天清晨6:30左右,鄭建亭就到學校了。“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的學習狀態決定了一天的學習效率。見到老師,學生也就有了方向。”此外,課堂上,學、議、展、評、練,同學討論后,還有展示、評價、練習。同一個作文題,讓學生反復寫,從完成字數、字跡工整、語句優美等,逐步提升。每次小測后,鄭建亭都會細細分析學生的試卷,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安排教學。 課間,這位已近花甲的教師喜歡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學生也常常與他一同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喜歡在課堂上,教了幾十年了不厭倦,我仍然眷戀講臺。“鄭建亭說。 此外,鄭建亭還特別注重教研。“從1984年開始,每年都買全國語文中考試卷匯編。反復看,細研究,然后自己出原創題目。”不僅自己鉆研,鄭建亭還帶動其他教師,從出卷子開始,一題題磨,引導大家在教研中提升自己。 鄭建亭的“徒弟”楊新平已成長為學校的骨干教師,“鄭老師對新教師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跟他學習的第一點是教學有激情,其次是要愛護學生,然后是教學要得法。教研上則是要善于歸納,常讀常新,不斷研究。”楊新平如是說。 “快退休了,對教學依然充滿激情,引導年輕教師以及學校整體氛圍積極向上。”該校校長彭新杰表示,在鄭建亭的影響下,該校語文組教師爭當先鋒,團結協作,近兩屆中考語文成績均居全縣第八名。鄭建亭任教的班級2020屆中考語文平均分126.8分,居全縣班級前茅。 “在這所學校將近30年,感情太深了。習慣了每天6點多到校,學生有出息,就是最大的追求。”采訪中,鄭建亭這樣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