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盧惠姍和同事在去楓亭的車上。 我的家鄉仙游,氣候宜人,是個生活幸福指數高的小地方。 可是,9月10日那天,楓亭突然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形勢變得緊張起來。 9月12日,一場全民核酸檢測迅速展開,縣城每個采集點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做完核酸檢測采樣快11點了,我工作的學校通知35周歲以下老師當抗疫志愿者,馬上培訓。 第二天早上,我穿了速干衣和好走的鞋子,準備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簡短的培訓過后,我們100多位老師分到了防護服,很快坐上大巴車,星夜啟程赴前線。我們要去的,是當下最被關注的楓亭鎮。 車內很安靜,大家都累了,我們的學校是采集點,白天老師們做志愿者,已經忙了一天了。 到了楓亭,我們穿上了防護服。鎮里設置了很多防疫關卡,每個關卡都要檢查,隔著車窗,借著車燈,可以看到許多抗疫物資,以及很多穿著防護服的身影。疫區,多少人長夜無眠…… 凌晨4點多,我們終于到達了建國村。經安排,我們逐漸被分配到了各村民小組,配合醫務人員檢測。 這是楓亭的第三輪檢測,村民們排隊井然有序,大家耐心而平和。不會操作二維碼老人有年輕人幫忙。我負責協助醫生掃碼分試管。一人一管,我不厭其煩地請他們別把試管弄混了。偶爾有的人性急,我叮囑得更加細心,勸他們:“隊伍不會很長,總會輪到的,都不要急,我們也是一晚沒睡呢!”一位阿姨口罩上的雙眼流露出和藹:“你們辛苦啦!我們一定配合!”我聽了心里暖暖的。 一旦真正穿上防護服,才能理解那些醫務人員有多偉大。和我們一起采集的一位護士,長時間工作,差點兒中暑了,我們幫她脫了防護服后,她坐了許久,才緩了過來。 防護服的悶,沒有親身體會,真是沒有發言權。初秋的清早時分,我感覺汗珠在身上緩緩“爬”下,一條一條。手套里潮氣漸重,粘在手上。后來,脫下防護服時,我早已汗濕衣褲。因為一點兒行李都沒帶,我生生地用體溫把身上烘干。 原來,每一份歲月靜好,是多少人在負重前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