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個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潮頭回望歷史,可以醒目地發現,中國這艘巨輪之所以能夠搏擊風浪、乘風遠航,最根本的在于擁有黨的創新理論這一巨帆指引航向、凝聚力量。 理論指引前行,人民創造歷史。從黨的建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乃至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是有了黨的正確領導,有了黨的創新理論的引航,有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攜手奮斗,中國發展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歷史和現實也一再證明,只有將黨的創新理論揮灑華夏大地、播種人民心間,才能讓全體中華兒女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拼搏奮斗、一往無前。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精氣神,也是中華文明閃亮璀璨之光、綿延歷史長河的要訣。理論是最重要的方向,人民是最根本的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需要凝聚起最廣泛的共識,調動起最深層的力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何深刻把握新時代的特點規律,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既要有恒勁,又要使巧勁,但前提是要把握好三點,敲開百姓家的思想之“門”。 一是范圍上,要全面覆蓋。讓黨的創新理論家喻戶曉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應有之義。理論宣傳應該敢攻堅、善“墾荒”,做到不能有盲區、不讓一個群眾掉隊。特別是對于外出務工人員等流動群體、農村人口等散弱群體、社會組織等新興群體要更加重視,科學謀劃、有效組織,加快補齊理論宣傳和教育的短板,讓他們以更加堅定的立場和積極的狀態投身黨和國家建設。 二是方法上,要更接地氣。黨的創新理論能不能被接受、易不易被理解,關鍵看方式方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飛入”一詞,決定了理論宣傳只有接地氣,才能真落地。這就需要廣大宣傳思想工作者必須秉持工匠精神,深入感知百姓的生產生活,要用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方式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讓大家真正聽得懂、感興趣、用得著,讓思想理論宣傳真正打動人心、洗滌心靈,凝聚力量、助力前行。 三是手段上,要跟上時代節拍。時代在變化,技術在創新,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改變,渠道也更加豐富。移動互聯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必須搶占制高點、爭奪主動權,特別是要用好“兩微一端”等,實現多維度理論供給。同時,也要針對不同群體,分眾化地用好各類信息載體,推動基層陣地與全媒矩陣互動互補、新老載體聯動結合,滿足社會大眾汲取養料、與時代同向同行的需要。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期待我們以此次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為契機,在黨的創新理論宣傳上下更大功夫,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敲開百姓思想之“門”,而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把全黨全國人民士氣鼓舞起來、精神振奮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創造更多輝煌和奇跡。 |